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胡荽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胡荽

胡荽
(《食療本草》)

【異名】香菜(《韻略》),香荽(《本草拾遺》),胡菜(《外台》),蒝荽(《唐小說》),園荽(《東軒筆錄》),芫荽(《日用本草》),莞荽(《普濟方》),莛荽菜、莛葛草、滿天星(《湖南藥物誌》)。

【來源】為傘形科芫荽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芫荽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主根細,通常紡錘形,具多數支根。莖直立,中空,高20~60厘米,具細條稜。初生的根生葉具長柄,1~2回羽狀分裂,裂片廣卵形或扇形,基部楔形;莖生葉互生,葉柄較短,2~3回羽狀全裂,最終裂片狹線形。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傘梗3~6,長約2~6厘米,通常無總苞片;小總苞片通常3枚,線狀錐形;花小形,白色或淡紅色;花萼先端5齒裂;花瓣5,倒卵形,在小傘形花序周邊的花不整齊。具大形的輻射瓣;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藥長卵形,背著,花絲先端略彎;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細長,頂端二歧,柱頭頭狀。果實近球形,直徑3~5公厘,有10條波浪形的初生肋線和12條縱直的次生肋線。花期4~7月。果期7~9月。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果實(胡荽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攫取】春季采收,洗淨,曬乾。

【藥材】乾燥的全草,葉多捲縮脫落,呈草黃色;莖亦枯萎,粗約1公厘;根須捲曲,具濃烈的特殊香味。以色帶青、香氣濃厚者為佳。全國大部地區均產。

【化學成分】含維生素C-92~98毫克%,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

【性味】辛,溫。

1《食療本草》:"平。"

2《本草拾遺》:"味辛,溫。"

3《嘉祐本草》:"辛,溫,微毒。一雲微寒。"

【歸經】入肺、脾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二經。"

2《本草經疏》:"入太陰、陽明經。"

3《本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太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發汗透疹,消食下氣。治麻疹透發不快,食物積滯。

1崔禹錫《食經》:"調食下氣。"

2《食療本草》:"利五臟,補筋脈,主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

3《嘉祐本草》:"消谷,治五臟,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拔四肢熱,止頭痛,療痧疹、豌豆瘡不出,作酒噴之立出,通心竅。"

4《日用本草》:"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治頭疼齒病,解魚肉毒。"

5《醫林纂要》:"升散陰氣,辟邪氣,發汗,托疹。"

6陳念祖:"化痰。"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宜忌】痧疹已透,或雖未透出而熱毒壅滯,非風寒外束者忌服。

1《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華佗雲,患胡臭人,患口氣臭,匿齒人,食之加劇,腹內患邪氣者彌不得食,食之發宿病,金瘡尤忌。"

3《食療本草》:"久冷人食之腳弱,又不得與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難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損人精神。""根發痼疾。"

3《綱目》:"凡服一切補藥及藥中有白朮、牡丹者,不可食此。"

4《本草經疏》:"氣虛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風寒外侵及穢惡之氣觸犯者,不宜用。"

5《醫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氣。"

【選方】1治小兒疹痘,欲令速出:胡荽三兩。細切,以酒二大盞,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氣出,候冷去滓,微微從項以下,噴背膂及兩腳胸腹令遍,勿噴於面。(《聖惠方》胡荽酒)

2治孩子赤丹不止:胡荽汁敷之。(《兵部手集方》)

3治眾蛇海:合口椒、胡荽苗等分。搗敷之。(《千金方》)

4治小腸積熱,小便不通:葵根一大握,胡荽二兩,滑石一兩(為末)。上三味,將二味細銼,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入滑石末,溫分三服。亦治血淋。(《聖濟總錄》葵根飲)

5治肛門脫出:胡荽(切)一升,燒,以煙熏肛。(《子母秘錄》)

【名家論述】1《綱目》:"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氣,故痘瘡出不爽快者,能發之。諸瘡皆屬心火,營血內攝於脾,心脾之氣得芳香則運行,得臭惡則壅滯故爾。按楊士瀛《直指方》雲,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噴之,以辟惡氣。若兒虛弱及天氣陰寒,用此固妙,如兒壯實及春夏晴暖陽氣發越之時,加以酒麴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熱熾,毒血聚蓄,則變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2《醫林纂要》:"莞荽,補肝,瀉肺,升散,無所不達,發表如蔥,但專行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