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琥珀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琥珀

琥珀
(《雷公炮炙論》)

【異名】育沛(《山海經》),虎珀(《漢書》),虎魄(《廣志》),江珠(《博物誌》),琥魄(《後漢書》),獸魄、頓牟(《隋書》)。

【來源】為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經久凝結而成的碳氫化合物。

【礦物形態】琥珀
多呈不規則的粒狀,塊狀、鐘乳狀及散粒狀。有時內定包括著植物或昆蟲的化石。彩色為黃色、棕黃色及紅黃色。條痕白色或淡黃色。具松脂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斷口貝殼狀極為顯著。硬度2~2.5。比重1.05~1.09。性極脆。磨擦帶電。
產於粘土層、砂層、煤層及沉積岩內。

【攫取】從地層或煤層中挖出後,除去砂石、泥土等雜質。

【藥材】1琥珀
為不規則的塊狀、顆粒狀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塊狀者可長達6厘米。血紅色(習稱"血珀")或黃棕色,表面不平,有光澤。質鬆脆,捻之即成粉末。氣無,味淡,嚼之易碎無沙感。以火燃之易熔,爆炸有聲,冒白煙,微有松香氣。

2煤珀
又名:黑琥珀。通常為多角形不規則的塊狀物,少數呈滴乳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色至烏黑色,略有光澤,若將表面黑色部分除去,則呈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樣體。質堅硬,不易碎。氣無,味淡,嚼之堅硬無沙感。

以色紅、明亮、塊整齊、質鬆脆、易碎者為佳。塊碎小、質較硬、色暗棕者為次。本品不溶於酸,微溶於乙醚、氯仿及溫熱的酒精中。
產雲南、河南、廣西、福建、貴州、遼寧等地。

【化學成分】主含樹脂、揮發油。此外,含有琥珀氧松香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銀松酸、琥珀脂醇、琥珀松香醇及琥珀酸等。

【炮製】揀淨雜質,用時搗碎研成細粉。

《雷公炮炙論》:"凡入藥中,用水調側柏子末安於瓷鍋中,安琥珀於末中了,下火煮,從巳至申,別有異光,更搗如粉,重篩用。"

【性味】甘,平。

1《別錄》:"味甘,平,無毒。"

2《海藥本草》:"溫。"

3《本草正》:"味甘淡,性平。"

【歸經】入心、肝、小腸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脾、小腸三經。"

2《本草經疏》:"入手少陰、太陽,足厥陰經。"

【功用主治】鎮驚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治驚風癲癇,驚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婦女閉經,產後停瘀腹痛,癰疽瘡毒,跌打創傷。

1《別錄》:"主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

2《藥性論》:"治產後血瘀痛。"

3《本草拾遺》:"止血生肌,合金瘡。"

4《日華子本草》:"壯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癲邪,破結癥。"

5《本草別說》:"治榮而安心利水。"

6《珍珠囊》:"利小便,清肺。"

7《本草正》:"清心肺,消瘀血,痰涎。"

8《玉楸藥解》:"涼肺清肝,磨障翳,止驚悸,除遺精白濁,下死胎胞衣,敷疔拔毒,止渴除煩,滑胎催生。"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3~6分。外用:研末點、撒。

【宜忌】陰虛內熱及無瘀滯者忌服。

《本草經疏》:"凡陰虛內熱,火炎水涸,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勿服琥珀以強利之,利之則愈損其陰。"

【選方】1治小兒諸驚,四時感冒,風寒溫疫邪熱,致煩躁不寧,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搐:真琥珀、天竺黃、檀香、人參、白茯苓各一兩半,粉草三兩,枳殼(麩炒)、枳實(麩炒)二昧各一兩,水飛硃砂五兩,山藥一斤(銼作小塊,慢火炒令熱透),膽南星一兩,金箔百片(去護紙,取見成藥一兩,同在乳缽內極細杵,仍和勻前藥末用)。前十二味,除硃砂、金箔不入研,內余十味,檀香不過火外,九味或曬或焙,同研為末,和勻,硃砂、金箔每一兩重,取新汲井水一兩,重入乳缽內略杵勻,隨手丸如綠豆大一粒,陰乾。用蔥湯化服,百日內嬰兒每丸分三次投,二歲以上者止一丸或二丸。(《活幼心書》琥珀抱龍丸)

2治天吊驚風發搐:琥珀末一分,真珠末一分,硃砂末半分,鉛霜半分,赤芍葯末一分半。上拌勻,每服一字,煎金、銀、薄荷湯調下,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琥珀散)

3治小兒胎驚:琥珀、防風各一錢,硃砂半錢。為末,豬乳調一字,入口中。(《仁齋直指方》)

4治小兒胎癇:琥珀、硃砂各少許,全蠍一枚。為末,麥門冬湯調一字服。(《仁齋直指方》)

5治健忘恍惚,神虛不寐:琥珀、羚羊角、人參、白茯神、遠志(制)、甘草等分。上為細末,豬心血和煉蜜丸,芡實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燈心湯嚼下。(《景岳全書》琥珀多寐丸)

6治病後虛煩不睡:琥珀、真珠、生地、甘草各一錢,當歸、黃連各三錢,硃砂二錢。上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十丸,食後,麥門冬湯下。(《活人心統》琥珀安神丸)

7治心經之火,移於小腸,溲溺淋濁或澀或痛:琥珀一錢,天冬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生地五錢,丹參二錢,丹皮二錢,赤芍、木通各一錢,甘草梢五分,淡竹葉二十張,燈心三尺。(《醫醇剩義》琥珀導赤湯)

8治心經蓄熱,小便赤澀不通,淋瀝作痛:琥珀為細末,每服半錢,濃煎萱草根調下,食前。(《楊氏家藏方》忘憂散)

9治小便尿血:琥珀為末,每服二錢,燈芯湯下。(《仁齋直指方》)

十治婦人月候不通:琥珀一兩(細研,以醋三升熬如膏),虻蟲半兩(去翅足,炒黃),水蛭半兩(炒黃),肉桂三兩(去皺皮),桃仁一兩(去皮、尖、雙仁,別研,生用),川大黃三兩(生用)。上藥搗羅為末,以琥珀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聖惠方》琥珀煎丸)

⑾治經水或前或後或血崩及瘀血死胎,並養胎,鎮心安神:琥珀、乳香、沒藥、辰砂各一錢三分,麝香少許。各研細,燈心湯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如腹痛,薑汁、童便、酒衝下。(《女科萬金方》琥珀丸)

⑿治產後惡露不下,氣攻心腹,煩悶刺痛:琥珀、薑黃、牛膝(酒浸,切,焙)、虎杖、牡丹皮各半兩,當歸(切,焙)、生干地黃(焙)、桂(去粗皮)、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三分,大黃(銼,焙)一兩,虻蟲(去翅、足,炒黃)一分,芒硝一兩。上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聖濟總錄》琥珀湯)

⒀止血生肌,鎮心明目,破癥瘕氣塊,產後血暈悶絕,兒枕痛: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稜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六銖。熬搗為散,空心酒服三錢匕,日再服。(《海藥本草》)

⒁治癰疽發背,已成未膿之際,恐毒氣不能外出,必致內攻,預服此丸,護膜護心,亦且散血解毒:白礬一兩二錢,雄黃一錢二分,琥珀一錢(另研極細),硃砂一錢二分,黃蠟一兩,蜂蜜二錢臨入。上四味,先研極細,另將蜜、蠟銅杓內溶化,離火片時,候蠟四邊稍凝時,方入上藥攪勻,共成一塊,以一人將藥火上微烘,眾手急丸,小綠豆大,用硃砂為衣,磁罐收貯。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食後送下,病甚者早晚日進二次。(《外科正宗》琥珀蠟礬丸)

⒂治從高墜下,有瘀血在內:刮琥珀屑,酒服方寸匕,或入蒲黃三、二匕,日服四、五次。(《外台秘要方》)

【名家論述】1《本草衍義補遺》:"琥珀屬陽,今古方用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運化,肺氣下降,故小便可通,若血少不利者,反致其燥結之苦。"

2《本草經疏》:"琥珀,專入血分。心主血,肝藏血,入心入肝,故能消瘀血也。""此藥畢竟是消磨滲利之性,不利虛入。大都從辛溫藥則行血破血,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從金石鎮墜藥則鎮心安神。"

3《本經逢原》:"琥珀,消磨滲利之性,非血結膀胱者不可誤投。和大黃、鱉甲作散,酒下方寸匕,治婦人腹內惡血,血盡則止。血結腫脹,腹大如鼓,而小便不通者,須兼沉香輩破氣藥用之。又研細敷金瘡,則無瘢痕,亦散血消瘀之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