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荔枝核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荔枝核

荔枝核
(《本草衍義》)

【異名】荔仁(《廣西中藥志》),枝核(《四川中藥志》),大荔核(《藥材學》)。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種子。植物形態詳"荔枝"條。

【攫取】果實成熟時采收,除淨皮肉,取種子,洗淨曬乾。

【藥材】乾燥種子呈長橢圓形,略扁,長2~2.5厘米;直徑1~1.7厘米。表面棕紅色或紫棕色,有光澤,一端有黃白色的種臍。質堅硬;剖開後有2片肥厚的子葉,灰黃色,質亦堅實。氣微,味淡而澀。以乾燥,粒大,飽滿者為佳。
主產廣東、廣西。此外台灣、福建、四川亦產。

【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種子含皂甙1.12%,鞣質3.43%。又含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如將此物給飢餓22小時的小鼠皮下注射(60~400毫克/公斤),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顯著降低。

【性味】甘澀,溫。

1《綱目》:"甘,溫,澀,無毒。"

2《醫林纂要》:"甘澀,溫,微鹹。"

3《廣西中藥志》:"味甘微苦澀,性平,無毒。"

【歸經】入肝、腎經。

1《綱目》:"入厥陰。"

2《本草經疏》:"入肝、腎。"

3《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溫中,理氣,止痛。治胃脘痛,疝氣痛,婦女血氣刺痛。

1《綱目》:"行散滯氣。治頹疝氣痛,婦人血氣刺痛。"

2《本草備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本草從新》:"無寒濕滯氣者勿服。"

【選方】1治心腹胃脘久痛,屢觸屢發者:荔枝核一錢,木香八分。為末。每服一錢,清湯調服。(《景岳全書》荔香散)

2治心痛及小腸氣:荔枝核一枚。鍛存性,酒調服。(《本草衍義》)

3治腎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銼散,炒,出火毒,為末。酒下二錢,日三服。(《世醫得效方》荔核散)

4治疝氣頹腫:荔枝核四十九個,陳皮(連白)九錢,硫黃四錢。為末,鹽水打麵糊丸綠豆大。遇痛時,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諸氣痛。(《坦仙皆效方》玉環來復丹)

5治血氣刺痛:荔枝核(燒存性)半兩,香附子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鹽酒送下。(《婦人良方》蠲痛散)

6治肋間神經痛:荔枝核燒炭存性搗碎,取6克,加廣木香6克,水煎服。

7治疝氣疼痛:一荔枝核15克,焙乾研末,空腹時用開水送服。二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克,研末,每日早晨用黃酒送服10克,亦治疝氣疼痛。

8治癬:荔枝核研末,調醋搽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