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鹿藿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鹿藿

鹿藿
(《本經》)

【異名】鹿豆(《爾雅》郭璞注),荳豆、野綠豆(《綱目》),野黃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老鼠眼(《廣州植物誌》),老鼠豆、野毛豆、門瘦、酒壺籐(《湖南藥物誌》),鳥眼睛豆、大葉野綠豆(《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鹿藿的莖葉。

【植物形態】鹿藿
多年生纏繞草本,各部密被淡黃色柔毛。莖蔓長。3出羽狀復;側生小葉斜闊卵形,或斜闊橢圓形,長2~6厘米,闊1.5~4.5厘米,先端短急尖,基部圓形:頂生小葉近於圓形,長2.5~6厘米,闊2.5~6.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小葉紙質,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長柔毛和淡黃色透明腺點;托葉線狀披針形,不脫落。總狀花序腋生,有花10餘朵;花黃色,長7公厘;花萼鍾狀,5裂;花冠蝶形,龍骨瓣有長喙;雄蕊10,2體,花藥1室;子房上位,胚珠2,花柱長,基部彎曲被毛,柱頭頭狀。莢果短矩形,紅紫色,長約1.5厘米,闊約9公厘;有1~2顆黑色有光澤的種子。花期5~9月。
生長雜草中或附攀樹上。分佈四川、浙江、江西、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等地。

本植物的根(鹿藿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攫取】5~6月采,曬乾。貯乾燥處。

【性味】1《本經》:"味苦,平。"

2《別錄》:"無毒。"

【歸經】《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涼血,解毒。治頭痛,腰疼腹痛,產褥熱,瘰疬,癰腫,流注。

1《本經》:"主女子腰腹痛不樂,腸癰,瘰疬,瘍氣。"

2江西《草藥手冊》:"祛痰,解毒,殺蟲,祛風濕,和血氣。治腸癰,瘰疬,頭痛,眼痛,腹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放湯,3~5錢,外用:搗敷。

【選方】1治慣發性頭痛:鮮鹿藿七錢,水煎服。

2治婦女產褥熱:鹿藿莖葉三至五錢,水煎服。

3治瘰疬:鹿藿五錢,豆腐適量,加水同煮服。

4治流注,癰腫:鮮鹿藿葉適量。搗爛,酌加燒酒搗勻。外敷。(選方出江西《草藥手冊》)

【名家論述】《本草經疏》:"鹿藿,解毒涼血之藥也。故主腸癰瘰疬瘍氣。女人以血為主,血虛有熱,則腰腹痛不樂,得苦涼之氣,則熱退而血得所養,故主女人腰腹痛不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