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木瓜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木瓜

木瓜
(《雷公炮炙論》)

【異名】楙(《爾雅》),木瓜實(《別錄》),鐵腳梨(《清異錄》)。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的果實。

【植物形態】貼梗海棠(《群芳譜》)
灌木,高2~3米。枝棕褐色,有刺,皮孔明顯。葉柄長3~15公厘;托葉近半圓形,變化較大,往往脫落;葉片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5~14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尖或鈍圓形;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有腺狀漢鋸齒,有時有不整齊的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或幼時在下面中肋上有淡棕色柔毛。花數朵簇生,緋紅色,也有白色或粉紅色,花梗極短;萼片5,直立,紫紅色,近於長圓形,長約5公厘,邊緣和內面有黃色柔毛;花瓣5,近圓形,長約1.7厘米;雄蕊多數,約分4層,花藥背著,長圓形,2室;雌蕊1,子房下位,5室,花柱5,下部稍連合。梨果卵形或球形,長約8厘米,黃色或黃綠色,芳香。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栽培或野生,分佈華東、華中及西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木瓜根)、枝葉(木瓜枝)、種子(木瓜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攫取】9~10月采收成熟果實,置沸水中煮5~10分鐘,撈出,曬至外皮起皺時,縱剖為2或4塊,再曬至彩色變紅為度。若日曬夜露經霜,則彩色更為鮮艷。

【藥材】木瓜,又名:皺皮木瓜。為乾燥果實,呈長圓形,常縱剖為卵狀半球形,長4~8厘米,寬3.5~5厘米,厚2~8公厘。外皮棕紅色或紫紅色,微有光澤,常有皺折,邊緣向內捲曲。質堅硬,剖開面呈棕紅色,平坦或有凹陷的子房室,種子大多數脫落,有時可見子房隔壁。種子三角形,紅棕色,內含白色種仁1粒。果肉味酸澀,氣微。以個大、皮皺、紫紅色者為佳。

主產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此外,湖南、福建、河南、陝西、江蘇亦產。安徽宣城產者,習稱宣木瓜,質量較佳。

此外,在少數地區尚有以下列同屬植物的果實作木瓜使用:1榠櫨的果實,使用於華東,西南和河南等地,商品稱"光皮木瓜",乾燥後果皮光滑不皺,參見"榠櫨"條。2木桃的果實,使用於西南和陝西等地,參見"櫨子"條。3木瓜海棠的果實。使用於甘肅。4西藏木瓜的果實。使用於西藏。

【炮製】清水洗淨,稍浸泡,悶潤至透,置蒸籠內蒸熟,乘熱切片,日曬夜露,以由紅轉紫黑色為度。炒木瓜:將木瓜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焦為度。

【化學成分】 含蘋果酸、酒石酸、枸櫞酸、皂甙及黃酮類,鮮果含過氧化氫酶(catalase)種子含氫氰酸。

【性味】酸,溫。

1《雷公炮炙論》:"香,甘酸。"

2《別錄》:"味酸,溫,無毒。"

3《千金·食治》:"味酸鹹,溫,澀,無毒。"

4《藥品化義》:"味酸,性涼。"

5《玉楸藥解》:"味辛,性澀,微寒。"

【歸經】入肝、脾經。

1李杲:"人手足太陰血分。"

2《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肝三經。"

3《本草經疏》:"入足太陰,陽明,兼入足厥陰經。"

4《本草正》:"入脾、肺、肝、腎四經。"

【功用主治】平肝和胃,去濕舒筋。治吐瀉轉筋,濕痺,腳氣,水腫,痢疾。

1《雷公炮炙論》:"調營衛,助谷氣。"

2《別錄》:"主濕痺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3《食療本草》:"治嘔畹風氣,吐後轉筋,煮汁飲之。"

4《本草拾遣》:"下冷氣,強筋骨,消食,止水痢後渴不止,作飲服之。又腳氣沖心,取一顆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嘔逆,心膈痰唾。"

5《海藥本草》:"斂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6《日華子本草》:"止吐瀉奔豚及腳氣水腫,冷熱痢,心腹痛,療渴。"

7王好古:"去濕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脹善噫,心下煩痞。"

8《日用本草》:"治腳氣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腫。"

9《本草再新》:"斂肝和脾胃,活血通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宜忌】1《食療本草》:"不可多食,損齒及骨。"

2《醫學入門》:"忌鉛、鐵。"

3《本草經疏》:"下部腰膝無力,由於精血虛,真陰不足者不宜用。傷食脾胃未虛,積滯多者,不宜用。"

【選方】1治吐瀉轉筋:一木瓜一枚(大者,四破),陳倉米一合。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時時溫一合服之。(《聖惠方》)二木瓜汁一盞,木香末一錢匕。上二味,以熱酒調下,不拘時。(《聖濟總錄》)三木瓜干一兩,吳茱萸半兩(湯七次),茴香一分,甘草(炙)一錢。上銼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紫蘇十葉,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木瓜湯)

2止吐:木瓜(末)、麝香、膩粉,木香(末)、檳榔(末),各一字。上同研,麵糊丸,如小黃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無時服。(《小兒藥證直訣》木瓜丸)

3治瀉不止:米豆子二兩,木瓜、乾薑、甘草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不以時。(《雞峰普濟方》木瓜湯)

4治風濕客搏,手足腰膝不能舉動:木瓜一枚,青鹽半兩。上用木瓜去皮臍,開竅填吳茱萸一兩,去枝,將線系定,蒸熱細研,入青鹽半兩,研令勻,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茶酒任下,以牛膝浸酒服之尤佳。食前。(《楊氏家藏方》水瓜丸)

5治腰痛,補益壯筋骨:牛膝二兩(溫酒浸,切,焙),木瓜一枚(去頂、穰,入艾葉一兩蒸熟),巴戟(去心)、茴香(炒)、木香各一兩,桂心半兩(去皮)。上為細末,入熟木瓜並艾葉同杵千下,如硬,更下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下。(《御藥院方》木瓜丸)

6治腳膝筋急痛:煮木瓜令爛,研作漿粥樣,用裹痛處,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熱裹便差。煮木瓜時,入一半酒同煮之。(《食療本草》)

7治筋急項強,不可轉側:宣州木瓜二個(取蓋去穰),沒藥二兩(研),乳香一兩(研)。上二味納木瓜中,用蓋子合了,竹籤定之,飯上蒸三、四次,爛,研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黃酒化下(生地黃汁半盞,無灰上醞二盞和之,用八分一盞,熱暖化膏)。(《本事方》水瓜煎)

8治一切腳氣,腿膝疼痛:花木瓜一個(切下頂作蓋,去穰),附子一隻,炮去皮,曬,為細末。上將附子末安在木瓜內,再以熟艾實之,將頂蓋之,用竹籤簽定,復以麻線縛之。用米醋不拘多少,於瓷器內煮爛,石器中爛研為膏,即用二、三隻碗,以匙攤於碗內,自看厚薄得所,連碗覆於焙籠上慢火焙,時時以手摸,如不沾手,以匙抄轉依前攤開,勿令面上焦乾,恐成塊子,如此數次,看乾濕得所,方可為丸,空心用溫酒送下三、五十丸。(《魏氏家藏方》木瓜丸)

9治干腳氣,痛不可忍者:干木瓜一個,明礬-兩,煎水,乘熱熏洗,(《奇效良方》)

十治濕腳氣,上攻心胸,壅悶痰逆:木瓜一兩(干者),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丁香半兩,檳榔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三十丸。(《聖惠力》木瓜丸)

⑾治腳氣疼痛,不問男女皆可服。如人感風濕流注,腳足痛不可忍,筋脈浮腫,宜服之:檳榔七枚,陳皮(去白)、本瓜各一兩,吳茱萸、紫蘇葉各三錢,桔梗(去蘆)、生薑(和皮)各半兩。上細切,只作一遍煎,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渣,再入水二碗煎渣,取一小碗,兩次藥汁相和,安置床頭,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服亦得。(《證治準繩》雞鳴散)

⑿治腳氣沖心,胸膈痞滯,煩悶:大腹皮一枚,紫蘇一分,干木瓜一分,甘草一分(炙),木香一分,羌活一分。細銼為飲子,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升煎至三分,通口服之。(《傳塚秘寶方》木瓜散)

⒀治赤白痢:本瓜、車前子、罌粟殼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昔濟方》木瓜散)

⒁治臍下絞痛:木瓜一、二片,桑葉七片,大棗三枚,(碎之)。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頓服之。(《孟詵方》)

⒂治積年氣塊,臍腹疼痛:木瓜一兩(三枚),硇砂二兩(以醋一盞,化去夾石)。上件木瓜切開頭,去瓤子,納硇砂,醋入其間,卻以瓷碗盛,於日中曬,以木瓜爛為度,卻研。更用米醋五升,煎上件藥如稀湯,以一瓷瓶子盛,密蓋,要時旋以附子末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以熱酒化一丸服之。(《聖惠方》木瓜丸)

十治蕁麻疹:木瓜六錢,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