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鱔魚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鱔魚

鱔魚
(《雷公炮炙論》)

【異名】鱣(《山海經》),黃鱣(《異苑》),鱣魚(《千金·食治》),海蛇(《黑龍江中藥》)。

【來源】為鱔科動物黃鱔的肉或全體。

【動物形態】黃鱔(徐衷《南方草物狀》)
體細長如蛇,前段圓,向後漸側扁,尾部尖細。體長24~40厘米。頭圓,其高較體高為大。吻端尖,唇發達,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頜與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小,為一薄皮所覆蓋。2鼻孔分離較遠,後鼻孔在眼前緣上方,前鼻孔在吻端。左右鰓孔在腹面合而為一,呈"V"字形。鰓膜連於鰓峽。體潤滑無鱗。無偶鰭,背鰭和臀鰭均退化,僅留低下的皮褶,無軟刺,都與尾鰭相聯合。尾鰭尖細。體色微黃或橙黃,全體滿佈黑色小斑點,腹部灰白色。
棲於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白晝喜藏於泥質水底的洞穴中,或堤岸石隙中,夜出覓食,以昆蟲、蛙類、小魚等動物為食。產卵期6~8月。分佈很廣,除西北、西南外,全國各地均有。

本動物的皮(鱔魚皮)、骨(鱔魚骨)、血(鱔魚血)、頭(鱔魚頭)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灰分1克,鈣38毫克,磷150毫克,鐵1.6毫克。

【性味】甘,溫。

1《別錄》:"味甘,大溫,無毒。"

2《千金·食治》:"平,無毒。"

3《醫林纂要》:"甘鹹,溫,有微毒。"

【歸經】入肝、脾、腎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經。"

2《本草新編》:"入脾、腎二經。"

3《本草求真》:"入肝、腎。"

【功用主治】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治癆傷,風寒濕痺,產後淋瀝,下痢膿血,痔瘺,臁瘡。

1《別錄》:"主補中益血,療沈唇。"

2《千金·食治》:"主少氣吸吸,足不能立地。"

3孟詵:"補五藏,逐十二風邪。治風濕。"

4《本草拾遺》:"主濕痺氣,補虛損,婦人產後淋瀝,血氣不調,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氣腸鳴。"

5《本草衍義補遺》:"善補氣。"

6《滇南本草》:"治癆傷,添精益髓,壯筋骨。"

7《本草蒙筌》:"去狐臭。"

8《綱目》:"專貼一切冷漏、痔瘺、臁瘡。"

9《本草匯》:"治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搗肉為丸或焙研為散。外用:剖片敷貼。

【宜忌】1《別錄》:"時行病起,食之多復。"

2《本草經疏》:"凡病屬虛熱者不宜食。"

3《隨息居飲食譜》:"時病前後,瘧、痢、脹滿諸病均大忌。"

【選方】1增力氣:熊筋、虎骨、當歸、人參等分。為末,酒蒸大鱔魚,取肉搗爛為丸。每日空腹酒下兩許。(《本經逢原》大力丸)

2治久痢虛症,便膿血:黃鱔魚一條,紅糖三錢(炒)。將鱔魚去肚雜,以新瓦焙枯,和糖研末,開水吞服。(《雲南中醫驗方》)

3治內痔出血:鱔魚煮食。(《便民食療》)

【名家論述】《本草經疏》:"鱔魚,甘溫具足,所以能補中益血。甘溫能通經脈,療風邪,故又主療沈唇,及今人用之以治口眼歪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