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射干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射干

射干
(《本經》)

【異名】烏扇、烏蒲(《本經》),黃遠(《吳普本草》),夜干(《本草經集注》),烏要、烏吹、草姜(《別錄》),鬼扇(《補缺肘後方》),風翼(《本草拾遺》),仙人掌、紫金牛(《土宿本草》),野萱花、扁竹(《綱目》),地萹竹(《鎮江府志》),較剪草、黃花扁蓄(《生草藥性備要》),開喉箭、黃知母(《分類草藥性》),較剪蘭、剪刀梏(《廣州植物誌》),冷水丹、冷水花(《南京民間藥草》),扁竹蘭(《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金蝴蝶、金絞剪(《浙江中藥手冊》),紫良姜、鐵扁擔(《江蘇植藥志》),六甲花、扇把草、魚翅草(《廣西中獸醫藥植》),山蒲扇(《東北藥植志》),剪刀草(《中藥志》),老君扇、高搜山、鳳凰草(《湖南藥物誌》)。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莖。

【植物形態】射干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根莖鮮黃色,鬚根多數。莖直立。葉2列,扁平,嵌疊狀廣劍形,長25~60厘米,寬2~4厘米,綠色,常帶白粉,先端漸尖,基部抱莖,葉脈平行。總狀花序頂生,二叉分歧;花梗基部具膜質苞片,苞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厘米左右;花直徑3~5厘米,花被6,2輪,內輪3片較小,花被片橢圓形,長2~2.5厘米,寬約1厘米,先端鈍圓,基部狹,橘黃色而具有暗紅色斑點;雄蕊3,短於花被,花藥外向;子房下位,3室。花柱棒狀,柱頭淺3裂。蒴果橢圓形,長2.5~3.5厘米,具3稜,成熟時3瓣裂。種子黑色,近球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長於山坡、草原、田野曠地,或為栽培。分佈全國各省。

【攫取】春、秋採挖,除去泥土,剪去莖苗及細根,曬至半干,燎淨毛須,再曬乾。

【藥材】乾燥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長約3~10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有黑褐色斑,有斜向或扭曲的環狀皺紋,排序甚密,上面有圓盤狀莖痕,下面有殘留的細根及根痕。質堅硬,斷面黃色,顆粒狀。氣微,味苦。以肥壯、肉色黃、無毛須者為佳。
主產湖北、河南、江蘇、安徽、湖南、浙江、貴州、雲南等地亦產。

在廣東、廣西少數地區所用的射干係乾燥的全草。

【化學成分】根莖含射干定、鳶尾甙、鳶尾黃酮甙、鳶尾黃酮。花、葉含芒果甙。

【藥理作用】1抗微生物作用
1:10射干煎劑或浸劑,在試管中對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癬菌有抑製作用;1:20的濃度在體外對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也有抑制或延緩(即組織培養之細胞受病毒侵害後出現病變較對照組晚)作用。

2消炎作用
鳶尾黃酮甙和鳶尾黃酮,在試管中有抗透明質酸酶的作用,而且不為半胱氨酸所阻斷,它還能抑制大鼠的透明質酸酶性的浮腫而不抑制角叉菜膠性浮腫。對大鼠因腹腔注射氮芥引起的腹水滲出亦有抑製作用。

3其他作用
射干的醇或水提取物口服或注射,能促進家兔唾液分泌,注射較口服的作用更快而強,鳶尾黃酮甙即有此作用。此外,它還有雌激素樣作用。對小鼠的X射線傷害無保護作用,也不延長圜己巴比妥的睡眠時間。其急性毒性很小。其醇提取物對家兔注射,可引起血壓下降。

【炮製】揀去雜質,水洗淨,稍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乾,篩去須、屑。

【性味】苦,寒,有毒。

1《本經》:"味苦,平。"

2《蜀本草》:"微寒。"

3《滇南本草》:"性微寒,苦辛,有小毒。"

【歸經】入肺、肝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肝、脾三經。"

2《本草經疏》:"入手少陽、少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降火,解毒,散血,消痰。治喉痺咽痛,咳逆上氣,痰涎壅盛,瘰疬結核,瘧母,婦女經閉,癰腫瘡毒。

1《本經》:"主咳逆上氣,喉痺咽痛,不得訊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

2《別錄》:"療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

3陶弘景:"療毒腫。"

4《藥性論》:"治喉痺水漿不入,通女人月閉,治疰氣,消瘀血。"

5《日華子本草》:"消痰,破癥結,胸膈滿,腹脹,氣喘,痃癖,開胃下食,消腫毒,鎮肝明目。"

6《珍珠囊》:"去胃中癰瘡。"

7《滇南本草》:"治咽喉腫痛,咽閉喉風,乳蛾,痄腮紅腫,牙根腫爛,攻散瘡癰一切熱毒等症。"

8《綱目》:"降實火,利大腸,治瘧母。"

9《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洗腫,拔毒散血,跌打亦用。"

十《分類草藥性》:"治婦人白帶。"

⑾《南京民間藥草》:"根莖、花和種子,泡酒服,治筋骨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入散劑或鮮用搗汁。外用:研末吹喉或調敷。

【宜忌】無實火及脾虛便溏者不宜。孕婦忌服。

1《別錄》:"久服令人虛。"

2《綱目》:"多服瀉人。"

3《本草經疏》:"凡脾胃薄弱,髒寒,氣血虛人,病無實熱者禁用。"

【選方】1治喉痺:一射干,細銼。每服五餞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許,旋旋服。(《聖濟總錄》射干湯)
二射干,旋取新者,不拘多少。擂爛取汁吞下,動大腑即解。或用釅醋同研取汁噙,引出涎更妙。(《醫方大成論》)

2治傷寒熱病,喉中閉塞不通:生烏扇一斤(切),豬脂一斤。上二味合煎,藥成去滓。取如半雞子,薄綿裹之,納喉中,稍稍咽之取瘥。(《千金方》)

3治咽喉腫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陰乾為末。吹喉。(《袖珍方》)

4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四兩,生薑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射干麻黃湯)

5治腮腺炎:射干鮮根三至五錢。酌加水煎,飯後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6治瘰疬結核,因熱氣結聚者:射干、連翹、夏枯草各等分。為丸。每服二錢,飯後白湯下。(《本草匯言》)

7治乳癰初腫:扁竹根(如殭蠶者)同萱草根為末。蜜調服。極有效。(《永類鈐方》)

8治水蠱腹大,動搖水聲,皮膚黑,陰疝腫刺:鬼扇細搗絞汁,服如雞子,即下水。(《補缺肘後方》)

9咽喉腫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陰乾為末,吹喉部,有特效。

十喉痺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⑾二便不通,諸藥不效。用射干根(生於水邊者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臨床套用】治療水田皮炎
取射干1.5斤,加水26斤,煎煮1小時後過濾,加食鹽4兩,用於塗洗患部。用前保持藥液溫度在30~40℃左右。觀察253例,均有顯著療效,輕者塗洗一次,癢感即消失;重者翌日再洗1次,丘疹即逐漸拉遠,潮紅消退。

【名家論述】1《本草衍義補遺》:"射干,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又治便毒,此足厥陰濕氣,因疲勞而發,取射干三寸,與生薑同煎,食前服,利三、兩行效。又治喉痛,切一片,噙之效。"

2《綱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痺咽痛為要藥。孫真人《千金方》治喉痺有烏翣膏。張仲景《金匱玉函》方治咳而上氣,喉中作水雞聲,有射干麻黃湯。又治瘧母鱉甲煎丸,亦用烏扇燒過,皆取其降厥陰相火也。火降則血散腫消,而痰結自解,癥瘕自除矣。"

3《本草經疏》:"射干,苦能下洩,故善降;兼辛,故善散。故主咳逆上氣,喉痺咽痛,不得訊息,散結氣,胸中邪逆。既降且散,益以微寒,故主食飲大熱。《別錄》、甄權、《日華子》、寇宗奭、潔古(諸家所)主,皆此意也。丹溪主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又治足厥陰濕氣下流,因疲勞而發為便毒,悉取其洩熱散結之力耳。""射干雖能降手少陽,厥陰相火,洩熱散結消腫痛,然無益陰之性,故《別錄》雲久服令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