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手掌參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手掌參

手掌參
(《東北藥植志》)

【異名】佛手參、掌參(《寧夏中草藥手冊》),手兒參(《陝西中草藥》),旺拉(藏名)。

【來源】為蘭科植物手參和粗脈手參的塊莖。

【植物形態】1手參,又名:陰陽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塊莖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時白色,後呈黃白色。莖直立,基部具淡褐色葉鞘。莖生葉4~7,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抱莖,先端漸尖。穗狀花序頂生,長6~15厘米;花多數,粉紅色或淡紅紫色,苞片橢圓狀披針形,外花被片長圓狀卵形,中央花被片內凹,側花被片下彎,內花被片2,廣卵形,偏斜;唇瓣長寬相等,菱形,三淺裂,裂片近於卵形而鈍,中央裂片較長;距通常呈鐮狀彎曲,細長,長1.3~1.8厘米;子房甚扭曲,長約8公厘。蒴果長圓形,無柄,長約10公厘;種子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於林間草地、河谷及灌叢間。分佈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2粗脈手參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塊根肥厚,通常4~6掌裂,形如手掌,初生時白色,後變黃色,頂部生鬚根。莖直立,具葉5~7片。葉互生,長圓形或披針形,基部成鞘抱莖,向上逐漸變小,最上部葉近鱗片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穗狀花序頂生,花密集,紫紅色,唇瓣三角狀或近菱形,先端3裂,距短於子房。蒴果,長圓形,先端尖。
生於高山草地或林緣潮濕肥沃處。分佈西藏等地。

【攫取】春、秋採挖。去淨莖葉及鬚根,洗淨,曬乾,或用開水燙過再曬乾。

【藥材】乾燥塊莖形如手掌,指狀分裂,通常4~6裂不等,稍扁,長2.5~3.5厘米,逕2~2.5厘米,表面皺縮,淡黃色,有時莖痕周圍有1褐色環。質堅硬;斷面白色,膠質。氣特異,味淡。
產東北及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北等地。

同科植物長苞凹舌蘭的塊莖在陝、甘、寧、青地區亦同等入藥。與手參的主要區別是:葉橢圓形或卵圓形,寬3厘米以上;苞片遠比花長;花黃綠色,唇瓣2~3裂,距短囊狀。

【性味】甘,平。

1《寧夏中草藥手冊》:"甘微苦,微寒。"

2《四川常用中草藥》:"甘,平。"

3《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性微溫,味甘,無毒。"

【歸經】《四川常用中草藥》:"入肺、脾、胃經。"

【功用主治】補益氣血,生津止渴。治肺虛咳喘,虛勞消瘦,神經衰弱,久瀉,失血,帶下,乳少,慢性肝炎。

1《東北藥植志》:"製成粘液,用於中毒和瀉下;泡酒為強壯、強精劑。"

2《山西中藥志》:"收斂止血,解毒。治久瀉失血,淋病,帶下。"

3《黑龍江民間中藥》:"泡酒治陰痿。"

4《中國藥植圖鑒》:"消瘀。治跌打損傷,積血不行。"

5《四川常用中草藥》:"補血益氣,生津止渴。治肺虛咳喘,虛癆羸瘦,缺乳汁。"

6《西藏常用中草藥》:"治慢性肝炎。"

7《陝西中草藥》:"滋補強壯,補脾潤肺,安神鎮驚,益氣止痛。治身體虛弱,神經衰弱,勞傷,咳嗽,氣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O.3~1兩;研末或製成糖漿或浸酒。

【宜忌】《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外感忌服。"

【選方】1治病後身體虛弱: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2治咳嗽氣喘:手掌參二兩,百合、大棗各四兩。水煎。飯前服,每次半茶杯。(《陝西中草藥》)

3治久瀉失血,白帶: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兩次。(《寧夏中草藥手冊》)

4治跌打損傷: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泡酒內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5治肝炎:佛手參、黃精、粉苞苣各適量,製成糖漿。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兒酌減。(《全展選編·傳染病》)。

6治布魯氏菌病:佛手參、苦參、地丁等量。每日二次,每次三錢,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7治血虛乳汁缺少:手掌參配黃芪、當歸、漏蘆、玉竹。水煎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