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松香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松香

松香
(《滇南本草》)

【異名】松脂、松膏、松肪(《本經》),松膠香(《劉涓子鬼遺方》),瀝青(《衛生寶鑒》),白松香(《滇南本草》),松膠(《綱目》),黃香(《本草原始》),松脂香(《草木便方》)。

【來源】為松科植物馬尾松或其同屬植物樹幹中取得的油樹脂,經蒸餾除去揮發油後的遺留物。植物形態參見"松節"條。

【攫取】多在夏季采收,在松樹幹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紋槽,使邊材部的油樹脂自傷口流出,收集後,加水蒸餾,使松節油餾出,剩下的殘渣,冷卻凝固後,即為松香。置陰涼乾燥處,防火、防熱。

【藥材】松香為不規則半透明的塊狀,大小不等。表面黃色,常有一層黃白色的霜粉。常溫時質堅而脆,易碎,斷面光亮,似玻璃狀。有松節油臭氣,味苦。加熱則軟化,然後溶化,燃燒時產生棕色濃煙。以塊整齊、半透明、油性大、氣味濃厚者為佳。
產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化學成分】油松和馬尾松的松香含松香酸酐及松香酸約80%,樹脂烴約5~6%,揮發油約0.5%及微量苦味物質。

【炮製】松香:置銅鍋中,用微火加熱熔化,撈去雜質,傾入水中,候涼後取出,乾燥。制松香:取蔥煎湯,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熔化,乘熱倒入冷水中,取出,陰乾。(每松香100斤,用蔥10斤)

1陶弘景:"松脂,以桑灰汁或酒煮軟,按內寒水中數十過,白滑則可用。"

2《本草圖經》:"松脂皆先煉治,其法用大釜加水,置甑,用白茅藉甑底,又加黃砂於茅上,厚寸許可矣。然後布松脂於上,炊以桑薪,湯減即添熱水,常令滿,候松脂盡入釜中,乃出之投於冷水。既凝又蒸,如此三過,其白如玉,然後入藥。"

【性味】苦甘,溫。

1《本經》:"味苦,溫。"

2《別錄》:"甘,無毒。"

3《藥性論》:"味甘,平。"

4《本草正》:"味苦辛;溫。"

【歸經】入肝、脾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肺二經。"

2《得配本草》:"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3《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用主治】祛風,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治癰疽,疔毒,痔瘺,惡瘡。疥癬,白禿,金瘡,扭傷,風濕痺痛,癘風瘙癢。

1《本經》:"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安五臟,除熱。"

2《別錄》:"主胃中伏熱,咽干消渴,及風痺死肌,煉之令白;其赤者主惡痺。"

3《藥性論》:"殺蟲,用之主耳聾;牙有蛀孔,少許咬之不落;能貼諸瘡膿血,煎膏生肌止痛,祛風。"

4《日華子本草》:"潤心肺,下氣除邪;煎膏主瘺爛,排膿。"

5《滇南本草》:"療赤白癜風,厲風。"

6《醫學入門》:"治歷節酸痛,生津止渴,固齒,聰耳明目;入滋補藥和服,壯陽,實陰莖,令人有子。"

7《綱目》:"強筋骨,利耳目。治崩帶。"

8《本草備要》:"祛風去濕,化毒殺蟲。"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調敷。內服:入丸、散或浸酒。

【宜忌】1《醫學入門》:"不可單服,塞實腸胃。"

2《本草經疏》:"病人血虛有火,及病不關風寒濕所傷而成者,鹹不宜服。"

3《本草求真》:"火實有熱者勿服。"

【選方】1治一切腫毒:松香八兩,銅青二錢,蓖麻仁五錢,同搗作膏,攤貼甚妙。(《怪證奇方》)

2治癤腫,癰疽,疔瘡:松香粉二兩,酒精二百毫升,加熱溶解,瓶口密封備用,以干棉球蘸取藥液搽患處,每天一至二次。(《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3治癰疽腫毒潰破:膿水淋漓,膿頭不出:煉過松脂一兩,滴明乳香、真沒藥(俱放瓦上,焙出油)各五錢,樟腦一錢,共為細末,摻入毒內,拔膿散毒。(《外科全書》)

4治一切瘺:煉成松脂末,填瘡孔令滿,日三、四度。(《聖惠方》)

5治淋巴結核潰爛:黃香一兩,研為細粉。有膿水者,干撒,干者用豬油調敷。(《青海省中醫驗方彙編》)

6治疥癬濕瘡:松膠香研細,約酌少入輕粉,袞令勻,凡疥癬上,先用油塗了,擦末。(《劉涓子鬼遺方》)

7治瘙癢瘡疥:用煉過松脂五錢,大黃、蓽撥各一兩;樟腦、檳榔各五錢。共為極細末,用豬油一兩,和研為丸,加水銀八錢再研,以水銀散,不見點為度。每遇瘙癢疥癬,以藥丸瘡上磨之。(《劉涓子鬼遺方》)

8治神經性皮炎:松香、豬油各適量,煮成糊狀,塗患處,日數次。(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9治陰囊濕癢欲潰者:板兒松香為末,紙卷作筒,每根入花椒三粒,浸燈盞內三宿,取出點燒,淋下油搽之;先以米泔洗過。(《簡便單方》)

十治軟癤頻發:通明瀝青八兩,銅綠二兩,麻油三錢,雄豬膽汁三個。先溶瀝青,乃下油膽,傾入水中扯撥,器盛。每用緋帛攤貼,不須再換。(《綱目》翠玉膏)

⑾治小兒白禿瘡:煉過松脂、黃丹各五錢,輕粉三錢。共為細末,菜油調搽;先用米泔湯洗淨搽藥,一日一次。(《簡集方》)

⑿治頭癬:明礬一斤半,鍛枯研細,嫩松香三兩,鮮豬油半斤。將松香包入油內,用松明柴點燃豬油,使松香油熔化滴下,冷卻後加入枯礬,調勻,塗患處,使之結痂;隔天去痂再塗,不用水洗。(《全展選編·皮膚科》)

⒀治一切風熱瘡,小兒頭瘡:瀝青、黃蠟、芝麻油各十兩,巴豆十四個。上先將瀝青、麻油、黃蠟熬成汁;次入巴豆,不住手攪,候巴豆焦黑,去巴豆不用;次入膩粉二錢,再攪極勻,放冷,敷瘡上。(《衛生寶鑒》軟青膏)

⒁治歷節諸風,百節酸痛不可忍:松脂三十斤煉五十遍,酒煮十遍,二十遍亦可;煉酥三升,溫,和松脂三升熟攪,令極調勻,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⒂治歷節風:松膏一升,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再,數劑愈。(《千金方》)

⒃治肝虛目淚:煉成松脂一斤,釀米二鬥,水七斗,曲二鬥,造酒頻飲之。(《綱目》)

⒄治小兒緊唇:炙松脂貼之。(《聖惠方》)

⒅治風蟲牙痛:刮松上脂,滾水泡化,漱口。(《瀕湖集簡方》)

⒆治蟲蛀牙痛:煉過松脂一兩,菜油三錢,火上熬化,將冷凝,加入真蟾酥五分,用筋攪勻,取米粒大,內入牙痛隙處。(《梅師集驗方》)

⒇治耳久聾:松脂三兩(煉),巴豆一兩,相和熟搗,可丸,以薄棉裹入耳孔中塞之,日一度易。(《梅師集驗方》)

(21)治婦人白帶:松香五兩,酒二升,煮干,木臼杵細,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下。(《摘元方》)

(22)治癘風,皮膚瘙癢,鬚眉脫落,身面俱起紫泡:白松香不拘多少,於砂鍋內煎九次,每煎一次,露一宿,九次煎如沙者良,方可服,若服此藥,終生不可吃鹽,若犯必發。(《滇南本草》)

【臨床套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松香粉與等量甘草粉混合調勻成散劑,日服3次,每次5分,10天為一療程。治療256例,一療程後近期控制38例,顯效53例,好轉117例,無效48例;有效率為81.2%。其中單純型療效高於喘息型;大部分病例服藥3~8天出現療效,以5天見效者最多;堅持服藥對提高療效有重要意義。服藥期間有5例引起浮腫,少數病人出現咽干,一般無需另行處理,可自行消退,不必停藥

【名家論述】1《本草經琉》:"松脂,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則除濕散風寒;苦而燥,則能殺蟲;甘能除熱,胃中伏熱散,則咽干消渴自止。痺者,風寒濕合而為病也。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此死肌之所由來也。濕熱之邪散,則血不瘀敗,榮氣通調而無壅滯,故主疽惡瘡;榮和熱散,則頭瘍、白禿、疥瘙、風氣俱愈矣。熱消則榮血和,風濕去則衛氣安,脾胃健五臟無病,可知。"

2《本草匯言》:"松脂,如入瘍科敷貼料中,可去膿拔毒,腐穢初作或初潰者可用,如久潰瘍膿血已盡,氣虛血寒,肉泛而不斂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潰爛,延流及肉,損人筋脈,不可勝言,用者當細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