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葶藶子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葶藶子

【中文名】葶藶子(《本經》)

【類別】種子類

【異名】大適、大室(《本經》),蕇蒿、丁歷(《別錄》)。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北美獨行萊或播娘蒿的種子。

【植物形態】1獨行菜,又名:腺莖獨行菜、辣辣根、羊辣罐、拉拉罐、白花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被有多數微小的頭狀毛。葉互生;莖下部葉狹長橢圓形,長3~5厘米,寬1~1.5厘米,邊緣淺裂或深裂;莖上部葉線形,較小,全緣或前端有疏鋸齒;葉基部均有耳,上面疏生微小短毛,下面無毛。長總狀花序,頂生;花小;萼4,橢圓形;花瓣通常很小,呈退化狀;雄蕊2~4,蜜腺4,短小,三角狀廣橢圓形;子房扁圓形,2室,柱頭頭狀。短角果,卵狀橢圓形,扁平,長2.5公厘,頂端微凹,果柄細,密生頭狀毛;中央開裂,假隔膜膜質白色。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淡紅棕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於田野、荒地、路旁。分佈東北、河北、內蒙古、山東、山西、甘肅、青海、雲南、四川等地。

2北美獨行菜,又名:美洲獨行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分枝,枝上疏生短毛或近於無毛。葉互生;莖下部的葉狹披針形,長2~3.5厘米,寬4~10公厘,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成羽狀淺裂;莖上部的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較小,邊緣羽狀淺裂或近於全緣;上面疏生短毛,下面無毛。花緊密排序成頂生總狀花序;萼4,線狀披針形;花瓣4,白色,廣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呈爪狀;雄蕊2~4,花絲扁平;子房扁卵圓形,2室,柱頭頭狀。短角果,扁平,圓形,長約2.2公厘,先端微凹,略有翅。種子小,卵圓形而扁,棕黃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於山坡、路旁等雜草叢中。分佈吉林、遼寧、河北、安徽、浙江、江蘇、河南、福建、江西等地。

3播娘蒿(《救荒本草》),又名:眉毛蒿、眉眉蒿、婆婆蒿、黃蒿、密密蒿、米米蒿、麥蒿、米蒿。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體灰白色而被叉狀或分歧柔毛。莖上部多分枝,較柔細。葉互生;2~3回羽狀分裂,最終的裂片狹線形,先端漸尖;在莖下部的葉有柄,漸向上則漸短或近於無柄。總狀花序頂生,果序時特別伸長;花小;萼4,十字形排序,線形,先端漸尖,易早脫;花瓣4,黃色,匙形,較花萼稍長,先端微凹,基部漸狹而呈線狀;雄蕊6,4強,均伸出於花瓣外,花絲扁平;子房圓柱形,2室,柱頭呈扁壓頭狀。長角果,線形,長2~3厘米,寬約1公厘。種子小,卵狀扁平,褐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於田野間。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安徽、河南、江蘇、浙江、陝西、甘肅、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攫取】夏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曬乾,打下種子,篩淨雜質。

【藥材】1北葶藶子
又名:苦葶藶。為植物獨行菜或北美獨行菜的種子。形如瓜子而扁,黃棕色,長約1.5公厘,寬約0.75公厘。一端鈍圓,一端漸尖而微凹,種臍位於凹入處,但不明顯;擴大鏡觀察,表面多顆粒狀細小突起,並有2條縱列的淺槽。氣微,味苦辛,有粘性。以子粒充實、均勻、黃棕色、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於河北、遼寧、內蒙古;此外,吉林、山西、甘肅、青海、黑龍江等地亦產。

2華東葶藶子
又名:甜葶藶。為植物播娘蒿的種子。長圓形而扁,黃棕色,微有光澤,長約1公厘,逕約0.5公厘,一端鈍圓,另一端近截形,二邊往往不等長,中央凹入,種臍位於凹入處,但不甚明顯,種子表面具有細密的網紋及2條縱列的淺槽。氣微,味淡,有粘性。以粒均勻、充實、黃棕色、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江蘇、山東、安徽。此外,甘肅、河南、山西、陝西、河北、浙江等地亦產。

此外,尚有1寬葉獨行菜的種子在青海、甘肅作葶藶子使用(參見"寬葉獨行菜"條);2柱腺獨行菜的種子在甘肅作葶藶子使用。3桂竹糖芥的種子在山東、河北、內蒙古等部分地區作葶藶子使用,山東稱為苦葶藶子,參見"桂竹糖芥"條。

歷代本草所載葶藶子的原植物不止一種。其中《政和本和所記載的葶藶均為獨行菜屬植物,即今之藥材北葶藶子。《本草圖經》的描述及《本草綱目》、《植物名實圖考》所載的,則為蔊菜,其種子呈球形,略具稜角,長不足1公厘,黃褐色。目前在安徽、江西等地仍作葶藶子使用。

【化學成分】獨行菜種子含脂肪油、芥子甙、蛋白質、糖類。

播娘蒿種子含揮發油,為異硫氰酸苄酯、異硫氰酸烯丙酯、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脂肪油獲得率15~20%,含亞麻酸7.54%,亞油酸32.5%,油酸25.1%,芥酸21.4%,棕櫚酸9.64%,硬脂酸3.81%,非皂化部分含谷甾醇及少量黃色物質。種子中尚分出兩種強心甙,其一名七里香甙甲。

【藥理作用】播娘蒿、北美獨行菜及獨行菜的乾燥種子之醇提取物,均表現強心作用,對在位蛙心可使之停止於收縮期,在位兔、貓心,貓心肺裝置,貓心電圖等研究,均使心收縮加強,心率減慢,心傳導阻滯,對衰竭的心臟可增加輸出量,降低靜脈壓。三種葶藶子均需要較大的劑量才能引起心甙樣的特異作用,從播娘蒿中提得兩種心甙,一種為七里香甙,另一種可能為伊夫單甙,其含量很低(一批含0.2%,另一批含0.03%),北美獨行菜的含量更低。獨行菜與桂竹糖芥等均屬十字花科,作用可能相近似。其生物活性,如以每公斤體重折合生藥計算(鴿法),播娘蒿醇提取物2.125克/公斤±0.116,北美獨行菜4.36克/公斤±0.14,前者作用較強。七里香甙0.12毫克/公斤(貓法)或0.249±0.01毫克/公斤(鴿法),貓鴿之比為1:2,與毒毛旋花子甙相似。播娘蒿對貓灌胃吸收率最高為21.87%(給藥後6小時),24小時對鴿的蓄積率42.3%,七里香甙24小時對鴿的蓄積率30.7±5.6%(24小時,鴿法),故推論為速效心甙。

【炮製】葶藶子:揀淨雜質,篩去灰屑。炒葶藶子:取淨葶藶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並有香氣為度。取出,放涼。

《雷公炮炙論》:"凡使葶藶,以糯米相合,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單搗用。"

【性味】辛苦,寒。

1《本經》:"味辛,寒。"

2《別錄》:"苦,大寒,無毒。"

3《藥性論》:"味酸,有小毒。"

【歸經】入肺、膀胱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肺、心、脾、膀胱四經。"

2《本草經疏》:"為手太陰經正藥,亦入手陽明,足太陽經。"

3《本草求真》:"入肺,兼入胃。"

4《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用主治】下氣行水。治肺壅喘急,痰坎咳嗽,水腫脹滿。

1《本經》:"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

2《別錄》:"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腹。"

3《藥性淪》:"利小便,抽肺氣上喘息急,止嗽。"

4《開寶本草》:"療肺壅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

5《傷寒類要》:"治腎癉、唇乾。"

6《綱目》:"通月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甩: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肺虛喘咳、脾虛腫滿者忌服。

1《本草經集注》:"榆皮為之使。得酒良。惡殭蠶、石龍芮。"

2《別錄》:"久服令人虛。"

3《本草經疏》:"不利於脾胃虛弱及真陰不足之人。凡腫滿由於脾虛不能制水,水氣泛溢;小便不通由於膀胱虛無氣以化者,法所鹹忌。"

4《本草便讀》:"寒飲、陰水等證及虛弱者,不可用也。"

【選方】1治肺壅咳嗽膿血,喘嗽不得睡臥:甜葶藶二兩半(隔紙炒令紫)。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世醫得效方》葶藶散)

2治嗽:葶藶子一兩(紙襯熬令黑),知母一兩,貝母一兩。三物同搗篩,以棗肉半兩,別銷沙糖一兩半,同入藥中為丸,大如彈丸,每服以新綿裹一丸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過三丸。(《篋中方》含膏丸)

3治上氣咳嗽,長引氣不得臥,或水腫,或遍體氣腫,或單面腫,或足腫:葶藶子三升,微熬,搗篩為散,以清酒五升漬之,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初服如胡桃許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氣力,取微利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滿,亦可以綿細絞即服。(《外台秘要方》)

4治咳嗽痰涎喘急:葶藶半兩,半夏(生薑汁浸軟,切作片子)半兩,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同上二味一處炒,候半夏黃為度)。上件除巴豆不用,只用上二味為細末,每服一錢,以生薑汁入蜜少許同調下,食後。(《楊氏家藏方》葶藶散)

5治肺癰喘不得臥: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金匱要略》葶藶大棗瀉肺湯)

6治卒大腹水病:葶藶一兩,杏仁二十枚。並熬黃色,搗,分十服,小便去,瘥。(《補缺肘後方》)

7治陽水暴腫,面赤煩渴,喘急,小便澀:甜葶藶一兩半(炒,研末),漢防己(末)二兩。以綠頭鴨血及頭,合搗萬杵,丸如梧子大,甚者,空腹白湯下十丸,輕者五丸,日三、四服,五日止。小便利為驗。(《外台秘要方》)

8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甜葶藶(紙隔炒)、薺菜根等分。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數丸,腹當依舊。(《三因方》葶藶大丸)

9治男女大小頭面手足腫:苦葶藶炒研,棗肉和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煎麻子湯下,日三服,五七日小便多,則消腫也。忌鹹酸生冷。(《外科精義》)

十治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一兩。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金匱要賂》已椒藶黃丸)

⑾治頭風疼痛:葶藶子為末,以酒淋汁沐頭,三、四度。(《肘後方》)

⑿治瘰疬結核:葶藶子二合,豉半斤(湯浸令軟)。上藥,都搗熟,捻作餅子如錢厚,安在疬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灸餅上,五日一度,灸七壯。(《聖惠方》葶藶餅子法)

⒀治小兒白禿:葶藶搗末,以湯洗訖塗上。(《子母秘錄》)

⒁治月經不通:葶藶一升。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綿裹納陰中,入三寸,每丸一宿易之,有汁出止。(《千金方》)

⒂治疳蟲蝕齒:葶藶,雄黃等分。為末,臘月豬脂和成,以綿裹槐枝蘸點。(《金匱要略》)

【臨床套用】治療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並發心力衰竭
以北葶藶子末3~6克,每日分3次食後服,並配合一般對症處理和抗菌素以控制感染。曾治10例,效果良好。服藥後多在第4日開始見尿量增加,浮腫漸退;心力衰竭到2~3周時見顯著減輕或消失。服藥過程中沒有找到任何副作用。

【名家論述】1《本草衍義》:"葶藶用子,子之味有甜苦兩等,其形則一也。《經》既言味辛苦,則甜者不復更入藥也。大概治體皆以行水走洩為用,故曰久服令人虛,蓋取苦洩之義,其理甚明。《藥性論》所說盡矣,但不當言味酸。"

2李杲:"葶藶大降氣,與辛酸同用以導腫氣。本草十劑云:洩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此二味皆大苦寒,一洩血閉,一洩氣閉。蓋葶藶之苦寒,氣味俱厚,不減大黃,又性過於諸藥,以洩陽分肺中之閉,亦能洩大便,為體輕象陽故也。"

3《湯液本草》:"葶藶,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抵苦則下洩,甜則少緩,量病虛實用之,不可不審。本草雖雲治同,甜、苦之味,安得不異。"

4《綱目》:"葶藶甘苦二種,正如牽牛黑白二色,急緩不同;又如葫蘆甘苦二味,良毒亦異。大抵甜者下洩之性緩,雖洩肺而不傷胃;苦者下洩之性急,既洩肺而易傷胃,故以大棗輔之。然肺中水氣膹滿患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則止,不可過劑爾。既不久服,何致傷人,《淮南子》云:大戟去水,葶藶愈脹,用之不節,乃反成病。亦在用之有節。"

5《本草經疏》:"葶藶,為手太陰經正藥,故仲景瀉肺湯用之,亦入手陽明、足太陽經。肺屬金,主皮毛,膀胱屬水,藏津液,肺氣壅塞則膀胱與焉,譬之上竅閉則下竅不通,下竅不通,則水濕泛溢為喘滿、為腫脹、為積聚,種種之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洩,大寒沉陰能下行逐水,故能療《本經》所主諸病。"

6《本草經百種錄》:"葶藶滑潤而香,專瀉肺氣,肺如水源,故能瀉肺即能瀉水。凡積聚寒熱從水氣來者,此藥主之。""大黃之瀉從中焦始,葶藶之瀉從上焦始,故《傷寒論》中承氣湯用大黃,而陷胸湯用葶藶也。"

7《本草正義》:"葶藶子苦降辛散,而性寒涼,故能破滯開結,定逆止喘,利水消腫。《本經》主治,皆以破洩為義。惟寒洩之品。能通利邪氣之有餘,不能補益正氣之不足,苟非實熱郁窒,自當知所顧忌。《別錄》久服令人虛,本是至理。然肺家痰火壅塞,及寒飲瀰漫,喘急氣促,或為腫脹等證,亦必賴此披堅執銳之才,以成搗穴犁庭之績。自徐氏之才,論"十劑"之洩以去閉,偶以大黃、葶藶二物並舉,而東垣遂謂葶藶氣味俱厚,不減大黃,景岳從而和之,石頑且謂苦寒不減硝黃,丹溪亦有葶藶性急,病涉虛者,殺人甚捷之說,遂令俗人不辨是否,畏如蛇蠍,即尋常肺氣喘滿、痰飲室塞之證,亦幾有不敢輕試之意,其亦知實在性質,不過開洩二字,且體質本輕,故能上行人肺,而味又甚淡,何至猛烈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