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熊膽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熊膽

熊膽
(《藥性論》)

【來源】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膽囊。

【動物形態】1黑熊(《綱目》),又名:熊(《詩經》),豬熊(《爾雅翼》),狗熊(《廣東新語》),黑瞎子、登倉、狗駝子。
體長1.5~1.7米,尾長10~16厘米,體重130~250公斤。身體肥大,頭寬,吻部略短,耳大而圓,被長毛,頸側毛尤長。四肢粗壯;5趾均有爪,前足爪長於後足爪;前足腕部肉墊和掌部肉墊相接,相接間有棕色短毛分隔;後足跖部肉墊肥厚,其內側無距毛。全身被黑毛,毛基灰黑色,毛尖烏黑,絨毛灰黑色。面部毛近於棕黃色,下頦白色。胸部有一明顯的新月形白斑。
棲於森林,有冬季睡眠習性。多白天活動,能直立行走,善爬樹和游泳,多獨居。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以東北及華北較多。

2棕熊,又名:羆(《詩經》),黃熊(陸璣《詩疏》),猳羆(《爾雅》郭璞注),馬熊(《爾雅翼》),人熊(《綱目》)。
體大,長約2米,肩高1米,體重200公斤左右。頭圓而寬,吻長,鼻寬,耳大,肩部隆起。四肢粗大,5趾;前足爪較後足爪長,前足腕部的肉墊細小,後足跖部的肉墊寬厚,並在其內側具距毛。尾短。全身為棕黑色,頭部較淺,稍帶褐色;腹面毛色比背部淺暗;四肢黑色;有些幼獸有一白色的環,自胸部向上延伸至頸背。
生活習性與上種相近。分佈東北、華北和陝西、四川、雲南、青海、新疆、甘肅等地。

以上兩種動物的足掌(熊掌)、肉(熊肉)、筋(熊筋)、骨(熊骨)、腦(熊腦)、脂肪(熊脂)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攫取】一般於冬季捕捉,捕獲後,剖腹取膽,割時先將膽口紮緊,割取後小心剝去膽囊外附著的油脂,用木板夾扁,懸掛於通風處陰乾,或置石灰缸中乾燥。不宜曬乾或烘乾,以防腐臭。

【藥材】乾燥膽囊呈長扁卵形,上部狹細,下部膨大,長10~20厘米,寬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顯光澤,有皺褶,囊皮薄,迎光視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質堅硬,破開後,斷面纖維性。囊內藏有乾燥膽汁,習稱"膽仁",呈塊狀、顆粒狀、粉末狀或稠膏狀。有光澤,彩色不一,金黃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質鬆脆,味苦回甜者習稱"金膽"或"銅膽";黑色、質堅而脆或呈稠膏狀者,習稱"墨膽"或"鐵膽";黃綠色、光亮較差、質亦較脆者,習稱"菜花膽"。氣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極苦,清涼而不粘牙。以個大、膽仁金黃色、明亮、味苦回甜者為佳。

主產雲南、黑龍江、吉林。此外,貴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肅、湖北、湖南、陝西、福建等地亦產。以雲南所產的"雲膽"品質最優;黑龍江、吉林所產的"東膽"產量最大。

【化學成分】主含膽汁酸類的鹼金屬鹽,又含膽甾醇及膽色素。從黑熊膽中可得約20%的牛磺熊脫氧膽酸,此是熊膽主要成分,被水解則生中磺酸與熊脫氧膽酸。熊膽又含少量鵝脫氧膽酸及膽酸。熊脫氧膽酸為鶴脫氧膽酸的立體異構物,乃熊膽的特殊成分,可與它獸的膽相區別。

【藥理作用】1解痙作用
用小白鼠離體腸管,以乙酰膽鹼造成的痙攣,研究了8個地區的熊膽以及野熊、野豬膽的解痙作用,其中以西藏產者解痙效力最強,其他地區所產黑熊膽及日本產琥珀色熊膽解痙效力也較強,解痙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牛磺熊脫氧膽酸,其解痙原理與罌粟鹼相似。

2抗驚厥作用
熊脫氧膽酸鈉對士的寧引起的小鼠中毒有解毒作用,與鵝脫氧膽酸鈉及膽酸鈉合用能增強其解毒作用。

3對心臟的影響
雲南墨膽之水溶液對離體蛙心少量興奮,大量抑制。

【炮製】去淨皮膜,研成細末用。

【鑒別】1.取膽仁少量,直火加熱,只起泡而無腥氣。
  2.取膽仁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黃白色螢光。
  3.取膽仁約0.1g,加甲醇10ml加熱溶解,放冷,過濾;濾液置水治上蒸乾,加入20%氫氧化鈉溶液5ml,於水浴中水解約5小時(注意補充散失水分),放冷;加鹽酸呈酸性,加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5ml,提取液濃縮至約5ml,作供試品溶液。另取熊去氧膽酸1mg,加甲醇1ml溶解,作對照品溶液。採用薄層層析法,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板上,以異辛烷-異戊醚-冰醋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層液為展開劑,展跟18cm,取出,晾乾;噴以30%硫酸溶液(v/v),於105度加熱約1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色斑。

【性味】苦,寒。

1《唐本草》:"味苦,寒。無毒。"

2《本草再新》:"味甘,性寒,無毒。"

【歸經】入肝、膽、睥、胃經。

1《綱目》:"手少陰、厥陰,足陽明經。"

2《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膽經。"

3《本草求真》:"入心、肝,兼入脾、大腸。"

【功用主治】清熱,鎮痙,明目,殺蟲。治熱黃,暑瀉,小兒驚痼,疳疾,蛔蟲痛,目翳,喉痺,鼻蝕,疔痔惡瘡。

1《藥性論》:"主小兒五疳,殺蟲,治惡瘡。"

2《唐本草》:"療時氣熱盛變為黃疸,暑月久利,疳匿心痛。"

3《日華子本草》:"治疳瘡,耳鼻瘡,及諸疳疾。"

4《醫學入門》:"點眼去翳開盲。塗惡瘡、痔瘺。"

5《綱目》:"退熱,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殺蛔、蟯蟲。"

6《本草述》:"治喉痺。"

7《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

8《隨息居飲食譜》:"治療疽。"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0.5~1分。外用:研末調敷或點眼。

【宜忌】1《藥性論》:"惡防己、地黃。"

2《本經逢原》:"凡實熱之證,用之咸宜,苟涉虛象,便當嚴禁。"

【選方】1治小兒驚癇瘈□:熊膽二大豆許,和乳汁及竹瀝服。並得去心中誕。(《食療本草》)

2治小兒一切疳疾,心腹虛脹,愛食泥土,四肢壯熱:熊膽一錢(研),麝香半錢(研),壁宮一枚(去頭、足、尾,面裹煨熟,研),黃連(去須,取末)一錢。上同研極細,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湯送下。量大小加減,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熊膽麝香丸)

3治疳羸瘦:熊膽、使君子仁各等分。研細,放入瓷器中,蒸熔,宿蒸餅,就丸麻子大。米飲送下二十丸,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熊膽丸)

4治小兒奶疳黃瘦,體熱心煩:熊膽一分,青黛半兩,蟾酥半兩,黃連末半兩,牛黃一分。上藥,都研如粉,以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

5治蛔心痛:熊膽如大豆,和水服。(《外台》)

6治目赤障翳:熊膽少許。化開,入冰片一、二片,銅器點之。或淚癢,加生薑粉些須。(《齊東野語》熊膽丸)

7治五痔十年不瘥:塗熊膽,取瘥止。(《千金方》)

8治風蟲牙痛:熊膽三錢,片腦四分。上為末,用豬膽汁調搽患處。(《攝生眾妙方》)

9治小兒疳瘡蝕鼻:熊膽半分。以湯化,調塗於鼻中。(《聖惠方》)

【名家論述】《本草經疏》:"熊膽氣味與象膽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膽皆極苦寒,而能走肝、膽二經,瀉有餘之熱。小兒疳積,多致目內生翳障者,以肝、脾二髒邪熱壅滯,則二髒之氣血日虛、閉塞日甚故也。用此瀉肝、膽、脾家之熱,則內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證而目生翳障,及痘後蒙閉者,多因肝、腎兩虛,宜滋陰、養血、清熱為急,諸膽皆不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