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民間偏方 收藏本頁

民間偏方搜尋
搜尋偏方:

民間偏方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有7605種民間偏方,您在查詢框輸入【民間偏方名稱】即可馬上查詢!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偏方分類:內科 外科 腫瘤 皮膚 五官 婦科 男科 兒科 保健 藥酒 其他

民間偏方 / 其他 / 中醫常識 / 理中湯臨床新用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理中湯臨床新用

理中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由人參、乾薑、白朮、炙甘草組成。方中以辛熱之乾薑為君,溫中焦脾胃而祛裡寒;人參大補元氣,助運化而正升降,為臣藥,補氣益脾;白朮健脾燥濕,炙甘草益氣和中補土,諸藥配合,中焦之寒得辛熱而去,中焦之虛得甘溫而復,清陽升而濁陰降,運化健而中焦治,故曰「理中」。常用於中焦虛寒所致的陽虛失血、小兒慢驚、胸痺、病後喜唾、嘔吐、腹洩、胃脘痛等疾病。綜觀本方,雖治多病,究其實質,總不離中焦虛寒,故可異病同治。
一、小兒慢驚風
單某,男,2歲6個月,2000年7月15日初診。其母代訴:近2月來每天腹瀉3~4次,大便清稀不臭,量中等,呈蛋花樣,夾未消化食物殘渣,納呆,偶有抽搐。觀患兒面色白,精神萎靡,肢冷,腹部柔軟略脹,舌淡、苔薄白,脈沉,指紋淡紫透氣近命。診為小兒慢驚風,證屬脾陽虛衰,治以溫中怯寒、健運脾陽。處方:理中湯原方,水煎服,日一劑,囑藥後進熱粥。二日後複診:精神明顯好轉,腹瀉次數減為日1~2次,抽搐停止,納增,遂以原方續進三劑,諸症悉除。按:《小兒藥證直訣》曰:「小兒慢驚,因病後或吐瀉,或藥餌傷損脾胃,…,此脾虛生風無陽之證也。」本病例乃日常飲食不節,餵養不當,損傷脾胃,脾陽大虛則洩瀉、抽搐諸症變生。故用理中湯溫運脾陽,令土實則木無所乘,諸症自除。
二、體虛感冒
胡某,女,52歲,幹部。患者反覆感冒五年餘,此次受涼後感冒服參蘇飲療效不明顯,就診我院。診見形體消瘦,面色白,頭痛鼻塞,畏冷惡風,身體酸痛,心中不適,時欲嘔吐,納差,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而弱。脈症合參,證屬脾胃虛弱、寒邪外襲,治以溫中健脾、和營解表,予理中湯加桂枝6g、葛根15g、白芍15g、炙甘草5g。進三劑後諸症悉減,但仍腹脹、納差,仍用原方加枳殼10g、木香6g,三劑而愈。按:《傷寒論》第163條曰:「太陽病,外症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中痞,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桂枝人參湯即理中湯加桂枝,原為太陽病誤下之虛寒下利所設。本症雖未誤下,但中陽素虛,復感外寒,亦屬表裡兼症,以裡症為主,故用此方表裡雙解,療效可靠。
三、泛吐涎沫
秦某,女,42歲,農民,1999年6月2日初診。自訴因胃潰瘍出血手術後泛吐大量清水痰涎,伴食納不佳、神疲乏力三年。曾用中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故求診於我院。診見面色萎黃無華,精神萎靡,肢冷,腹部柔軟略脹,舌淡白、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正屬脾氣虛寒,治宜溫中補脾益氣、攝津止唾,方擬理中湯加附子(先煎40分鐘)6g、益智仁9g、烏藥6g。服藥三劑,泛吐清水痰涎停止,納食增加,精神亦轉佳。原方繼服七劑,諸症消失,納食標準,病告痊癒。隨訪一年未見復發。按:脾主痰涎,腎主唾液,脾氣虛寒,不能攝津,津液上溢於口而導致泛吐痰涎。本病例脾腎同治,擬理中湯以暖脾陽,附子、益智仁、烏藥溫腎攝津止唾,而達脾腎陽旺,運化水濕,使津液不溢於口而奏效。
四、胸痺
譚某,女,50歲,1998年3月5日就診。自述胸痛,胸悶,心慌,每天發作3~5次,發作時伴有氣促、出汗,動則加劇,經口服消心痛和平臥休息後能緩解,患者素體肥胖,面白無華,形寒肢冷,神疲納差,常胸痛徹背,間有心悸,經西醫冠脈造影診斷為「冠心病」。舌苔白膩,脈沉遲。證屬脾胃虛寒,胸陽不振。治以健脾胃,振胸陽,通血絡。處方:理中湯加桂枝6g、枳實10g、全栝樓30g、薤白15g、半夏6g。連服一周,胸痛消失,余症好轉。按:《醫門法律》云:「胸痺總因陽虛,故陰得乘之」。患者體胖素體陽氣不足,胸陽不運,寒邪乘其陽位,痺阻氣機而致胸痺。本病例從治本入手,以理中湯溫中健脾,培補陽氣;用桂心、栝樓、薤白辛溫通陽,寬胸理氣,標本兼治,故獲良效。
五、復發阿佛他口炎
施某,女,38歲,1999年6月5日初診。反覆口腔潰瘍五年,每遇勞累發作。經西醫確診為復發阿佛他口炎。曾用中西藥物,外用錫類散,效果欠佳。診見上下唇內、舌邊、舌尖上有大小不等之潰瘍,大如黃豆,小如米粒,瘡面凹陷,呈灰白色,周圍淡紅略高,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納差腹脹,舌質淡胖,齒痕明顯,苔薄白,脈沉細。證屬脾腎陽虛,寒濕上泛。治當溫陽益氣,健脾利濕。處方:理中湯加附子6g、竹葉15g、白芍10g。服藥三劑後,自覺腹脹好轉,飲食增加,口腔潰瘍好轉。上方加桂枝增加通陽散寒之力,繼進三劑,口腔潰瘍癒合,全身症狀明顯改善。囑其用附子理中丸鞏固善後一個月,隨訪一年,未見復發。按:本患者由於日久脾失健運,寒濕內生,濕毒上泛;脾虛及腎,脾腎陽虛,虛陽上浮,而成復發口腔潰瘍。朱丹溪說:「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因中焦土虛,且不能食,相火衝上無制.用理中湯」。李時珍亦說:「口瘡,久服涼藥不愈,理中加附子反治之,合以官桂。」本方用制附子溫補脾腎,引火歸源;全方益氣溫陽健脾,散寒解毒,使上泛之寒濕降伏,口瘡得以癒合。

© 2007-2009 ZIP369網路技藝學院 PHP程式網站實際運用與教學範例
本程式為網路教學PHP程式語系範例(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馬上改進或移除:topadmin@por.tw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