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如何經營好公關事務?
創業公司如何經營好公關事務?
RIBS 測試:
完成的公關意味著企業傳遞的訊息能被大眾吸收。
贏得媒體關注只是個開始,它的好處還內含取得融資、招納賢良,以及取得導師青睞。
所以順利拿下優質的媒體不是目的,而是為了下一盤更大的棋。
為了炮製一條有吸引力的訊息,Marooney 的建議是採用RIBS 測試,它代表四個要素:關聯性Relevant,必然性Inevitable ,可信性Believable,簡潔性Simple。
1. 關聯性Relevant
你的目的使用者是誰?有沒有解決他們所關心的問題?解決專案的優勢在哪裡,憑什麼值得他人關注?在Marooney 看來,“取得關注的首要前提是–提升關聯性。”
Salesforce.com 成立之初,本可以直接推出一款線上CRM 解決專案,這個想法實用而且有趣。但為了貼近更大範圍的目的使用者,創始人Marc Benioff 策劃了一個著名的行銷活動– “軟體的終結”( End of Software)。在當時,軟體的使用體驗很差,不僅價格昂貴、浪費時間,而且開始呈現衰敗的態勢。End of Software 一經面世,巧妙的策劃迅速為公司拓寬了市場,並拉近了同普通消費者、軟體發燒友間的距離。公關話題從產品屬性出發,逐漸延伸到改變整個行業。
2. 必然性Inevitable
必然性是指,企業要讓人們感受到,你的產品是大勢所趨。“如果記者認為你的產品靠譜而且實際,就說明它已然具備一定的關聯性,具有引發轟動的潛質。相反,如果它跟潮流毫不相干,就是逆勢而為了。”
Mark Zuckerberg 就曾表示過,在建立Facebook 前,他就相信會有一家科技公司擔當起“溝通全球”的重任,只不過他沒想到自己成為了故事的主角。很明顯,“溝通全球”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但萬萬沒想到,一群年輕人就把這事辦到了。
3. 可信性Believable
“可信性是指,使用者相信你的公司有足夠的能力,把理想變成現實。或許,你的產品貼近使用者,又符合潮流,但距離‘可信性’仍有很長的一段路。”
Marooney 舉了個例子,“在Salesforce.com 的專案策劃中,‘End of Software’ 的主題使產品既貼近大眾,又順應潮流。但最重要的卻是可信性–出身Oracle ,瞭解軟體的創始人Marc Benioff 有實力做出產品。即便如此,建立可信度仍需花費時間。積累使用者的信任,讓他們堅信你會贏,而且全心全意想讓你贏。 ”
4. 簡潔性Simple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生活早已被撕扯得七零八落–他們一會兒用Facebook,一會兒要查收信件,每個人都費盡心思平衡工作、朋友和家人的關係。如果你想尋找突破點,那麼就要試著將訊息簡化再簡化。
“End of software”,就三個字,不能簡潔更多。Marooney 說,“先把你的訊息寫下來,然後試圖找到它的精華,想想你最希望人們記住的是哪一句話。如果訊息不夠精煉,說明還沒有抓住要點。”
產品發佈的“是”與“非”
如果早期傳達的訊息已經通過了RIBS 測試,接下來要如何執行傳播?
在Marooney 看來,“很多人混淆了短期目的和長期目的的關係。實際上,兩者缺一不可。長期目的用來激勵和維繫使用者,可如果短期目的都沒能實現,那麼估計就不會有然後了。”
將“產品發佈”看作一切公關活動的終結,是創業公司最常犯的錯誤。“這就好像剛辦完產品發佈會,主辦方就一扔話筒,把所有人都趕出現場。換句話說,‘產品發佈’只是開局一小步,後面的路還長。”所以,只有當你明確怎麼走第二步的時候,再發佈產品。“就好像一場旅行,需要一步接著一步,根本不能停。”
思考短期目的的時候,也要時刻銘記長期的中心思想。一言一行、每一次媒體落地,都在為未來願景做鋪墊。願景可以是未來的閱讀體驗、軟體的終結,亦或是溝通全球的平台。一方面,長期目的能將短期目的提升到新高度;另一方面,短期目的實現得越多,長期目的的可信度、可操作性就越強。”
品牌圓環Brand Lens
產品發佈後,“品牌”就該登場了。強有力的品牌效應可以說明產品步步為營。Marooney 給出了實用的“品牌圓環”模型。“創業初期,小公司資源匱乏,但要處理的麻煩還不少。“品牌圓環”不僅能規範公司屬性,還能理順to do list 的核心。
第一圈–品牌口號Tagline
“品牌口號位於圓環的中心,”Marooney 解釋道,“對Salesforce.com 來說,它是’軟體的終結’;對Google 來說,它是匯總全球訊息;對Facebook 來說,它是賦予使用者更多力量,讓世界開放、連通。”
“Tagline 的要點是,實在沒有不要硬扯。如果無法精確歸納,不妨先在最中央一環寫下公司的名稱。它的本意是製作簡單實用的品牌定位,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帶來不少麻煩。”
第二圈–品牌屬性Attributes
建立了品牌口號,接下來需要描述品牌屬性。“公司成立初期,如果沒有自我定位,很容易被外界貼上其他標籤。”此外,諸如“聰明”“創新”“值得信賴”的詞彙,寬泛到缺乏實際意義。
“Mark Zuckerberg 常說,你需要將詞彙的屬性與公司的特徵相連。有時候,‘快’是好事情,也是壞事情,以‘慢’著稱的完成例子不在少數,但對於Facebook 來說,‘快’才是王道。”
不得不說,品牌屬性也往往反映出公司創始人的品質,甚至體現在辦公環境上。Google 的關鍵詞是“有趣”,所以你會發現它的辦公室五彩繽紛,異想天開;而主張自由開放的Facebook,則是另一番缺乏條條框框、不斷變化的景象。
第三圈–品牌差異
“品牌差異是將你與其他公司區別開來的關鍵,” Marooney 說,“Salesforce.com 的獨特之處在於提供線上服務,而非傳統的軟體供應。因此,即便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時,許多人建議Marc 把名稱裡的.com 去掉,他斷然拒絕了。它的差異性如此顯著,以至於根本不能捨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司名稱,直接登入網站購買服務。品牌名稱就已經區分了一切。”
第四圈–執行
“伴隨公司的成長,需要傳遞的訊息也越來越多。於是,你可能要著手舉辦大會、撰寫部落格,或是僱傭專門的員工。但無論如何,都要牢記品牌圓環。確定傳遞的訊息與品牌契合,能夠提升辨識度,再放手執行;否則,要果斷把壞主意扼殺在搖籃裡。”
執行前,還要注意區分內定和外部優先級。因為公司內定會同時開展不同的項目,但並非每一個都值得關注。以外部市場導向和使用者需求作為參照,看似與現用的銷售運營關聯甚少,卻對未來發展有極強的指導性。
傳播的七宗罪和七字真言
傳播七宗罪和七字真言時常伴隨著Marooney 的工作,並說明她節省時間、更加專注、促進創始人和公司在公關策劃中不跑題。無論公司是否上市,規模如何,都足夠有效。
七宗罪
貪戀:不要貪戀其他公司的品牌形象。即便你非常喜歡他們的風格和特質,以至於想跟它們保持一致。可是,盲目的對照本身就是浪費時間。不如換個角度,從創始人、領導者、品牌的角度重新進行自我定義,做更好的自己。
貪心:試圖滿足所有人,不僅收效甚微,而且並不現實。
貪婪:金錢會麻痺雙眼,讓人變得愚蠢。同時關注太多,只會增加犯錯誤的幾率。聚焦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倚仗豐厚的資源,浪費精力。
懶惰:別偷懶,切忌在各類主題大會上發佈產品。這類場合適合展示產品,不斷向與會者推銷,而不是做發佈。記住,流行語(buzzwords)對人群沒有吸引力,它就像噪音一樣,氾濫到難以吸引注意力。這類詞語內含:延展性,改善、顛覆等等。一句話:少用為妙。
憤怒:讓人惱怒的事情可能內含記者揪住產品弱點不放,也可能是競爭對手的惡意詆毀。但是,不要同他人或是其他品牌陷入惡鬥。
嫉妒:如同第一條“貪戀”,對競爭對手的關注越多,對自己的關注就會越少。所以,何必呢?
自卑又自大:不要被媒體的語系左右。好的媒體報道會讓你飄飄然,糟糕的媒體落地又會把你打入谷底。自大和自卑的情緒都會導致分心。
七字真言
積極主動:作為創始人,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只回答記者的問題,卻沒有主動闡述公司的亮點,是最大的失職。品牌形象就像一塊璞玉,需要後天的精心雕琢。在同媒體溝通時,學會積極主動,先禮貌得回答問題,再逐一強調重點。試想一下,如果連自己都羞於表達,別人又怎麼會猜到?
知曉背後的主題:做採訪前,你是否知道媒體的選題和定位?很多時候,如果你提早知道類似細節,或許就不會接受不切題的訪問。建議是:當記者主動邀約,先試圖瞭解他們的採訪目的,並定位自己在這段故事中的位置。
確保當務之急:理想和期待,再高遠都要接地氣。Marooney 說,曾有一個創始人說希望在6 個月後登上David Letterman 的節目(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喜劇演員、電視節目製作人)。目的過於高遠,只會適得其反。從實際出發,他應該搞清楚現在擁有什麼,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所以,別被不切實際的目的模糊了雙眼。
力求雙贏:記者不是生來為你工作,他們要賣報紙、賺點擊量,或是拉廣告。所以,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如何幫到他們?答案無非是–有趣又吸引人的標題。創業公司沒有大名鼎鼎的品牌,也沒有響噹噹的標語,你就更要挖掘出有趣的東西,幫記者,也幫自己吸引更多的關注。
學會傾聽:最好的CEO 往往也是最耐心的傾聽者。Mark Zuckerberg 就是其中之一,他有時候能在整個會議上都保持一言不發,卻會牢牢把握每一個聆聽的機會,在聽懂後,切切實實得去落實。
強強聯合:慎重選取合作夥伴。他們可能是競爭對手,亦或是更高水平的企業。品牌合作得當,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尤其是同巨頭的順利合作,不僅製造了雙贏,而且有助於傳播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