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訪談 角度決定高度 – 企業管理
企業訪談是管理咨詢師的基本功,看似簡單平實的例行工作,內中卻大有講究。如果訪談的問題設定千篇一律,訪談過程寡淡如水,那麼訪談結論其實在訪談之前就被注定了。整個訪談過程就會例行公事,該問的都問的,該答的也都答了,至於下一步戰略規劃,其實已經提前出爐了,只不過要在形式上等著訪談報告出台而已,以免讓客戶覺得不慎重、不客觀、不專業罷了。
精心安排的企業訪談,需要管理咨詢師和企業參與者,能夠從行業視野、換位思考和互動探討等多重角度,抱著既能置身之中、又能抽身而出的超然態度,在理性客戶盤點過去的基礎上,迸發出感情的創造性力量,把平平常常的一次訪談,當成是一場腦力激盪的戰略研討會。 1、管理咨詢師的角度:由淺入深,循循善誘 管理咨詢師的能力包括三個方面:專業知識、行業經驗和咨詢技巧。管理、行銷、傳播等專業知識是“混飯吃”的基本功,行業經驗則是與客戶協調一致的前提。至於咨詢技巧,則是一個咨詢師與企業管理者最大的區別,就像一個好教練,能夠啟發和激勵客戶企業管理者,說明他們突破自我、超越自身能力和資源的限制,從而達成更為遠大的目的。好的咨詢技巧,也是咨詢師快速融入到一個陌生行業的催化劑,隔行不隔理,咨詢技巧能夠打通行業的阻礙。 在初接觸一個陌生的工業企業,大多數管理咨詢師都會從自身經驗開始搜尋,掂量一下自己對這個企業以及他們所處的行業掌握多少“現成”的知識和經驗。如果吻合度高,不少管理咨詢師就會循規蹈矩地套用現有訪談提綱和訪談思路,企業之間的細微差別被表面的統一性給掩蓋了,這種咨詢師屬於典型的經驗派。而另外一種咨詢師,他們只把預先理好的訪談提綱作為基本線索,重點在於把握訪談過程中的啟發互動、深入探討,以一種“騎馬找馬”的探索態度,從紛繁複雜的訊息當中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找到該企業、該行業的特有規律。 分析問題的能力,來自經驗、又高於經驗,管理咨詢師要善於在現場中隨機應變。麥肯錫講過“三分鐘電梯法則,就是強調咨詢師的厚積薄發的能力。葉敦明在多年的管理咨詢實踐中,對此也深有感觸,一個問題若是三分鐘都找不到頭緒,可能給你三天也是白搭。 訪談過程中的角度把握,有點類似於攝影藝術的修煉。攝影中常用的遠景、中景、近景和特寫鏡頭,講究永遠不同角度把握對象的真實本質,一個司空見慣的事物,就會很有創意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他們大吃一驚:原來它竟然可以是這樣的!咨詢師也得學習攝影師的觀察力,從客戶慣有的陳述中,發現那些被忽略的重要細節,以點狀的突破帶動訪談層面的提升,客戶就會有一種被激發的感覺,說著說著就會漸入佳境,一次訪談就是一次行業觀察的歷險記,波瀾壯闊的思想碰撞,高質量的訪談就會成為高質量戰略規劃的前奏。 2、客戶企業的角度:訪談結果的質量,源自過程的參與度 不少工業企業都還是第一次接觸正規的咨詢公司,他們之前可能做過VI、大型畫冊和展會,廣告公司也會對客戶企業的需求進行一次簡單的摸底訪談,所以對於深度訪談還是欠缺經驗。 有一家工業企業,年銷售額也有15個億左右,三年前也設定了一個行銷管理部,看上去應該具備基本的行銷管理能力。訪談之前,葉敦明先傳送到了一個簡明扼要的問題清單,要求他們先提供一些最基本的企業經營訊息,以便我準備詳細的訪談提綱。沒想到,我收到的電子稿,只用了三分鐘就一覽無餘,除了五大產品系列的銷售額、廣告費用配置、新品上市規劃、2011年度銷售目的之外,就再也沒有多少有價值的訊息了。我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是出自一家大型母線企業的行銷管理部部長之手!而且,他們對廣告傳播年度計劃與年度行銷規劃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模糊。沒辦法,我們只好把原本擬好的訪談提綱做了一次“降級”處理,盡量讓問題變得簡單、容易回答,而且,還要求他們提供更為詳細的資料訊息,以便在訪談之前就可以全面摸底,防止被客戶給帶的昏頭轉向。 訪談雖然是咨詢師主導,但客戶企業也不能掉以輕心。針對管理咨詢師提供的訪談清單,客戶企業首先要搜集訊息、整理訊息,然後比對一下訊息是否完整、是否要明顯自相矛盾之處,更進一步的處理則是看看能否讓自己跳出訊息看問題,進行一次模擬的自我診斷。客戶企業準備的越充分,與咨詢師的現場互動的效果就越好,主動與被動的差異,就在於此。
消費品企業對於訪談和咨詢已經不太陌生,而工業企業則需要多多補課。平日裡,大多數工業企業都是就事論事,難得會對自己來一次全面的梳理。藉著訪談的機會,提前多做做功課,就會發現自己的戰略規劃與行銷策略的常見漏洞:戰略規劃只是銷售目的的簡單升級,而行銷策略則是事務性的工作安排而已。客戶企業請咨詢師不僅是要得到咨詢結果,過程的參與和學習也是重要的價值所在。訪談之前的精心準備,訪談過程的傾心參與,訪談結論的探討辯論,都會讓循規蹈矩的訪談變成一場智慧秀,出人意料的收穫看似偶然,實則是種豆得豆。 3、互動探討的角度: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咨詢行業經常說:好客戶決定了咨詢的效果。一個好的客戶,最起碼的就是要具備是非判別能力。你可以不精通,但你必須要有一套客觀的評估方法。就像是日常生活,你不可能成為各種產品的技術和製造專家,但你必須要有起碼的識別能力和判斷標準,否則花大錢、買次品的事情就會經常發生。懂得判斷,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互動交流,是現代人際交往中的口頭禪。可事實上呢,我們總是發現,一個人在說著自己想說的話,而另一個人卻心中有著自己的盤算。貌合神離的溝通,只不過是自說自話而已,溝還在、話未通。工業企業訪談,由於咨詢師與企業管理層在戰略、管理和行銷方面的專業水平差異,溝通起來特別費勁。一個咨詢師,首先要引導客戶,讓他們與自己處在同一個溝通“頻道”,大家說事的模式和標準基本相同,這樣才能把話題往深處帶動,否則,溝通的訊息層次就會非常淺薄。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個人的思維,若是被另一個人激發的話,想像的空間就會變得非常開闊,平時裡難以想通的事情,一下子就豁然開朗。咨詢師,就應該充當這種良師益友的角色,從客戶熟知的內容開始,由淺入深地,逐步進入到高層次的智慧互動。而且,除了燃燒自己的智慧之外,有經驗的咨詢師還能觸發客戶的“創意”開關,讓那些乍看上去很悶的客戶管理人員,也能一解胸襟,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角度決定視野,視野決定高度,工業企業訪談的三個角度,就是要為後續的戰略規劃和策略制定提供堅實的訊息平台。一個訓練有素的咨詢師,必須把握住訪談的主脈絡,為客戶開啟思路,庸長的一問一答,也就會變成快樂的互動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