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機國中會成長 – 危機公關
面對危機時有的企業有些害怕,我覺得危機並不可怕,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可怕的是企業沒有危機意識,不能或是願意對自己可能面臨的危機加以管理。讓企業在面臨危機時學會成長起來。
在危機國中會成長 對企業來說,其實是時時刻刻生存在危機之中的。在做企業的市場分析時,我們會發現企業時時面臨著同行企業、提供者、購買者、替代者和潛在進入者(“五力分析”)的威脅和壓力,然而企業之所以能夠生存是因為企業內定抵抗能力和外界壓力的均衡,但是當企業內定抵抗能力不足以抵禦外界壓力而導致失衡時,企業的危機則會爆發。企業危機存在於微觀層面,當企業危機不斷蔓延以致讓更多的企業甚至所有企業失衡時,單個企業危機演變為大範圍的企業危機,以企業為主體的經濟則發生危機。經濟危機的實質就是由企業危機引起的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突出的就是市場混亂、需求疲軟、消費低迷等。企業內外壓力均衡之時,危機是潛在的,顯現不出來,一旦均衡被打破,危機則會爆發。所以,作為企業,時時應有危機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才能夠在真正危機到來時應對自如。 應對經濟危機,功夫在平時。 經濟危機對企業最大的影響莫過於銷售下滑、利潤下降,甚至是虧損或破產,這些危機帶來的影響其根本是源自哪裡呢?外部環境的混亂?市場消費的低迷還是競爭的加劇?不可否認,這些是影響企業銷售和利潤的因素,但卻並不是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經濟危機到來時,有些企業岌岌可危,有些企業卻風平浪靜,還有些企業能夠逆勢而上,為什麼?難道是人家運氣好嗎?外部環境是客觀的,對哪個企業都一樣,原材料價格上漲,消費低迷,行業萎縮……結果是有的破產有的發展。不同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和能夠承擔風險的水平是不同的,這些不同則決定了企業在經濟危機中的表現。造成這些差異的最終因素是企業內在的實力和自身的風險抵抗能力,強者自然不會受到危機的影響或是少受影響,而弱者則是難逃一劫。 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不是在危機國中到的,危機也不會給企業學習的機會。一個企業平時有沒有危機意識以及有沒有對自身可能面臨的危機進行管理,是優秀企業區別於一般企業的關鍵問題。其實,經濟危機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在平時企業都可能遇到過,只不過是危機的力度不夠強,範圍比較狹窄,沒有對企業造成深度影響;真正的經濟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問題多,集中且力度大。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和經驗就來自於企業平時對小問題、小危機的處理和管理,具有危機管理意識企業在處理小危機時肯定會形成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法,更重要的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平時的小危機。出現小危機時候,企業可以解決,如果小危機發展為大危機時,企業還有能力解決嗎,企業該如何解決,能否形成一套針對這種危機的應對措施,這就是危機和風險管理。如果企業平時能夠練好處理各種危機的能力,形成一套危機管理機制,那麼,真正的經濟危機到來時,企業也不會手忙腳亂。 經濟危機考驗的是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經濟危機的影響一般是行業性的、全面的,有可能是某個行業爆發的危機,也有可能是整個社會經濟爆發危機,今年的經濟危機就是由金融危機引起的全面危機。應對經濟危機,企業自身能力好還不夠,企業必須要比同行競爭者強才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經濟危機考驗的是企業的競爭力,能夠在經濟危機中生存和發展的必定是行業中競爭力強的企業,而消亡的也必定是競爭力弱的,競爭力決定著誰先倒下,堅持到底的必定是勝出者。 我們可以這樣來看待經濟危機:把經濟危機多方面的影響最終歸結到市場萎縮上來,市場暫時不能夠支撐起現有數量企業的生存,結果就是必定要有部分企業破產倒閉。那麼,最先倒閉的會是哪些企業?不一定是小企業,也不一定是大企業,而一定是那些因為市場競爭力不足導致無法持續經營的企業。很多專家提出行業聯合共度危機,而很多聯合的結果是合併或兼併,最終佔據主導權的還是優勢企業。在聯合中,有優勢和競爭力的企業才有話語權,否則就是不以破產的形式消亡。然而競爭力來自哪裡?溫總理給了我們答案:研發、創新和產品。 首先產品是市場競爭的根本載體,任何優勢都無法替代。消費者會購買服務很好、價格很低但質量低劣、使用不安全的洗衣機嗎?很簡單,我們買東西,首先考慮的就是東西好不好,這個“好”就代表著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內含質量、品質、效能、等物理條件,然後才會考慮這個東西的價格、服務等。行銷歷史從最初的生產時代,經歷產品時代、推銷時代發展到今天的行銷和社會行銷時代,是人類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一個巨大的進步,但並不是說產品不重要了,而在今天應該是更加重要了。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水平行銷》一書中曾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在當今環境複雜多變、行銷手段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市場需求難以捉摸,企業要在這樣的市場中獲勝必須回到行銷最根本的層面——產品。任何企業最終吸引消費者的必定是能夠滿足其需求的產品,這也是行銷的根本問題。回過頭來看看企業的眾多行銷措施和手段,無一例外地都是為了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其次產品競爭力源自於研發和創新。研發不是技術性企業的專利,任何企業都需要研發。研發解決的是把握產品趨勢和以產品引領市場的問題,通過研發掌握產品關鍵技術,保證產品走在行業前列,才能領先於競爭對手。更高要求的研發是制定行業標準,通過標準掌控市場話語權。然而研發意味著資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在我國平均研發投入不足百分之三,而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發投入要在百分之十以上,很多行業的關鍵技術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裡,這也是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屢屢受制於人的主要原因。 創新讓企業更具競爭力和生命力,也是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嶄露頭角的不二法門。在企業中,創新要被鼓勵,並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來,讓人人具有創新意識,發展成為企業的一種文化,否則將會浮於表面、流於形式。創新不在於多少,而貴在實用和推廣,將創新應用於實際工作中遠比天天空喊口號來得重要。 危機並不可怕,中國企業要做百年老店,必須學會居安思危,必須學會危機管理,必須加強研發和創新,提升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