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企業危機公關的擺脫之術 – 危機公關
前兩天,蒙牛“專供”牛奶撂倒了陝西榆林的250多名小學生。蒙牛最後給出的解釋是200多名小學生有可能“癔症發作”。如此多小學生同時發作癔症,想像夠大膽的。但這就是“事實”,由不得你不信。
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網友“翻箱倒櫃”地找出了一段2008年的新聞視訊。視訊中,時任蒙牛CFO的姚同山在香港對記者說:“香港是與國際接軌的地方,出口到(這裡)的產品,主要是用那些規模化牧場生產的原奶進行生產的,這樣的話,出問題的幾率要比內地小得多……”2008年,正是中國奶業深陷“三聚氰胺危機”的時候,所以,姚同山的話,可被認為是蒙牛擺脫當時危機的一個努力。但這條舊聞立刻引發了網路熱議,有網友稱蒙牛“對自己人下手就要狠一點”,甚至有網友倡導罷買蒙牛。隨後,蒙牛馬上發表聲明予以否認,稱蒙牛銷售到世界任何地方的產品,其在生產體系和品質標準均一致。 其實在2008年後不久,蒙牛還陷入了另一場危機,那就是蒙牛價格最高的一個品牌奶品的加入物,被傳為是“可致癌”物,而蒙牛炒作此品牌奶品之所以高價,正是因為加入了這種“可致癌”物。在蒙牛把“加入物”的概念變換為“牧場”的概念後,這個品牌的奶品仍然在架且並未降價。看來蒙牛真是有屢屢化險為夷的運氣啊! 當然,運氣好的企業也不只蒙牛一家。比蒙牛奶撂倒小學生事件稍早幾天,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的中石化廣東分公司天價酒事件剛剛以“個人承擔責任”而告終。對此解決方法,媒體的質疑、公眾的疑問,中石化全當沒有那麼回事。 也許是出於對“個人責任說”的不服,媒體又曝光了中石化雲南分公司“領導班子”的醜聞。據報,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中石化雲南石油分公司領導班子,違規“挪用”經費,以獎金形式發放給雲南分公司領導班子和退休領導,總額超過640萬元……據說,這些被違規領取的款項已在通報批評前如數退還。 你看,中石化逢凶化吉的本事也不小。除總公司一把手陳同海被中紀委“雙規”,最後被移送到司法機關外,廣東分公司、雲南分公司,其“違規”資金的數額巨大到足以啟動司法程式的程度,但最後都以“自己負擔”了事。如果按照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司法機關的負擔應該減輕不少,那些可以退贓的巨貪們也能以“犯錯”論處了。 對壟斷行業的企業,只要其上級主管機關睜只眼、閉只眼,任其瞎忽悠耍無賴,輿論似乎也拿它們沒轍。在國務院表示要大力限制“三公”經費之際,安徽電力公司卻以“車改”為名,給該公司副處級以上的幹部配備了公務自駕車。按照其上級主管單位國家電網公司的說法,對安徽電力公司將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和糾正,並將結果及時向社會和媒體公佈。這話我們聽著好耳熟。“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和糾正,並將結果及時向社會和媒體公佈”的句式,已經成了一些危機單位應對危機的標準說法。不出意外的話,人們等來的結果,也將會是一個“標準答案”。 當然,也許不只是國有壟斷大企業如此處理“危機事件”,即使是市值已經蒸發了180億元新台幣的雙匯公司,也知道如何“趨利避害”。在雙匯剛剛發表的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中,對於“瘦肉精”事件,雙匯以一句“產品質量無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帶過,其相同的表述在近三年的社會責任報告中均未做任何調整,全部套用照搬。 危機企業屢屢施展同樣的擺脫之術來擺脫危機,這究竟是誰之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