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

Home » 超級銷售技巧(致富術) » 誠信”對企業帶來的危害最大 – 危機公關

誠信”對企業帶來的危害最大 – 危機公關

最近中國海外的上市公司正在經歷一場“誠信”風暴的洗禮。很多股票在短短幾天內大幅度縮水。投資人一改追捧中國概念股的時尚,轉而紛紛躲避中國關聯的股票。一時間股票市場的中國傳染病廣泛蔓延。不僅僅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普遍遭受重創,在加拿大、歐洲、香港和新加坡等主要股票交易所掛牌的中國概念股同樣被拋售追殺。很多股票縮水超過30%,一些個別有問題的公司的股票更是暴跌超過80%,可以說是慘不忍睹。還有一些公司由於交易所或監管部門提出不信任的警示,股票已經停牌,能否復牌、何時復牌、復牌後的價值所剩幾何,這些投資人及其關心的問題卻都在未定之天。中國公司所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誠信,具體來講就是其財務報告有多大的真實性。特別是當有些質疑後來被證明是有根據的以後,更加大了投資人的恐慌。報告的不真實、甚至有意作假,恐怕是很多中國企業信譽徹底喪失的開始。

  其實,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中存在的問題就一直沒有斷過。只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罷了。最早到海外上市的基本上都是老的國營企業轉軌改制後來海外上市的。一個普遍的問題是產權交代不清。例如,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金盃汽車以及後來的陝西咸陽偏轉等企業,都是國營企業產權交代不清。以至於上市後的產權關係變得更加不可計量,而最終導致不得不摘牌。再有一類國營企業就是上市以後,在其經營業績上出現了問題,而這些問題不能及時向投資人披露,這當然屬於另一類的誠信問題。

  最近幾年,隨著國內對海外資本市場瞭解的加深,眾多現代股份制企業,無論國營還是民營,不斷地走出國門。利用海外的資本市場為其發展壯大籌措資金。這些都屬於走正門經由標準的審批程式來到了海外的資本市場。除此以外,還有很多走“偏門”或“後門”來到海外資本市場的。有的通過借殼上市,有的通過反向收購或五馬換六羊,在境外註冊中轉公司而繞道美國上市的,可以說是五花八門。這一部分企業由於背景複雜、基礎本身就不好,所以出問題的也最多,面臨停牌或被調查,最終導致法律訴訟也就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了。

  中國企業到海外上市集中反映了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的質量和誠信;其二,海外券商和保薦公司的自身質量與誠信問題;其三,中國政府對海外上市公司的監管缺失;其四,海外監管部門和交易所對外來公司的監管缺失。所有這些問題,都通過對中國企業的誠信危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儘管財務報表不實,或是有意灌水的現象僅僅發生在個別企業的身上,中國企業的總體聲望卻在受到嚴重損害。由少數企業誘發的對中國企業的不信任感有越演越烈的趨勢,中國概念股的全面下跌反映了投資人的這種憂慮。更為重要的,企業信譽受損必將長期損害到中國企業的長遠利益。預示著未來融資成本會大幅度提高,同時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運營設定了很多障礙。

  中國企業和有關部門可能暫時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但隨著事態的發展與問題暴露越來越多,對中國企業、中國產品普遍不信任的情緒還會提高。國外一些立法機構也在醞釀對策,對中國企業或中國產品更加不利的規則的推出不是不可能的。道理十分簡單,美國是個法制國家。中國在美這些上市公司被警示或停牌,隨之而來的就是要接受調查,緊接著就是永無止境的法律訴訟。很多公司,哪怕是很小的問題,但只要有法律訴訟纏身,就很難全身而退。即便是庭外和解,其經濟代價也會非常巨大。不要說中國公司,很多美國企業也在這些永無休止的訴訟當中大傷元氣。

  還有,一個新的動態更應該引起有關部門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那些曾經樂於說明中國和中國企業的金融服務機構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因為,他們曾經得意的“中國熱”的生意正在成為損害企業聲望的案例。於是乎,他們會急於和中國企業切割,或是不願意再做這些中國生意。這裡不只是那些美國的大小券商,或是財會評審機構,即便是中國的金融服務機構也會受到波及。因為,這些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經濟行為畢竟發生在中國,很多金融記錄還不是照樣來自中國的金融服務機構?特別是中國的券商或是銀行,也會在這場質疑當中使其信譽受損。

  雖然這些在美上市公司的問題也反映了美國金融監管上的問題,但想最終解決這些問題肯定還會要中國企業和中國監管機構甚至中國政府承擔適當的責任。儘管如此,作為當事的那些已經被調查的中國企業,簡單的矢口否認有任何違規行為,或簡單下市逃避是遠遠不夠的。誠信只能通過長期的實打實的良好業績才能慢慢得以恢復。作為投資人來說,仔細而審慎地識別自己的投資,不追風,不炒概念,知道如何去判斷訊息的質量恐怕是永遠都要注意的問題。

Abou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