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box離開中國市場競爭的五點血淚教訓 – 創業故事
Talkbox最初是六人創業團隊,針對開車不方便接聽電話的人和盲人開發的全球第一款語音IM應用,經由1年左右的研發,2011年1月份上線,僅僅3天的時間,在App Store的下載量就漲到了100萬。此後,騰訊曾經找到郭談收購,不久之後,米聊增加了語音功能,再之後,微信來了,郭秉鑫隱約意識到自己的“活路”被斷了,意料之中,產品的使用者從400萬、500萬跌落現在僅有100萬。郭秉鑫最終決定離開大陸市場,轉攻海外市場。
香港人郭秉鑫的經驗內含:
1、賣給騰訊而不是盛大。郭秉鑫本不想賣掉Talkbox,盛大是第一家找上門的。他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沒有接受騰訊的收購,已經為這個注定悲情的創新故事埋下了伏筆,“如果當初我們同意了騰訊,事情肯定不是這樣。”郭秉鑫說。雖然盛大投資了Talkbox,但盛大不會投入所有資源來做這個事情。但微信已經成為騰訊的核心業務,並且有可能成為一款世界級的產品。
2、中國網際網路是山寨的玩法。如果說最初的米聊和微信是山寨韓國的kik,2011年1月份Talkbox掀起了語音聊天的風潮後,3月份米聊便增加了語音功能,“米聊一加語音功能,我真的憤怒了,那時候我才認識到中國山寨的威力。”郭秉鑫說,在Talkbox在官網上掛出了Android版本的發佈時間倒計時後不久,米聊的官網上也出現了相同的版塊。“他們抄襲了我們網頁的原始碼,我們在底層的原始碼中有一個錯誤,他們甚至把錯誤的地方也抄上去了”。很快,5月份,微信推出了語音功能,從UI到錄音模式,很多地方都有Talkbox的影子,已對國內市場有所瞭解的郭秉鑫知道,“真正的大傢伙來了”。
3 、“不要犯虎口奪食的錯誤”。我們曾經動過和騰訊掰手腕的念頭,利用通信錄匯入的推廣模式,建立熟人間的社交網,病毒式的增加使用者量。但這需要給使用者傳送到短信,確認身份,對於一個初創公司來說,推廣成本太高了。在盛大投資到位後,Talkbox開始改善Android版本,並以主題等產品去吸引使用者,但為時已晚,隨著6月微信推出漂流瓶、搖一搖功能,Talkbox的使用者陸續被“搖”走。
4、創新產品一定不在國內發佈,在國外把使用者體驗做到最好的時候,再打回國內市場。他回憶說,“當初在AppStore上不該把Talkbox放在全球下載,而只在美國市場”,這將延續中國山寨者的腳步,中國使用者用不到,模式也就得不到驗證,至少不會讓開發者有那麼深的體會。舉例說,現在國內抄襲Path、Instagram的山寨者,雖然知道這款產品在國外火,但是並不確定能否贏得中國市場。
5、快速調頭。小公司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Talkbox避開中國市場,主攻海外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