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如何整合資源? – 創業故事
創業者能否完成地開發出機會,進而推動創業活動向前發展,通常取決於他們掌握和能整合到的資源,以及對資源的利用能力。許多創業者早期所能取得與利用的資源都相當匱乏,而優秀的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卓越創業技能之一,就是創造性地整合和運用資源,尤其是那種能夠創造競爭優勢,並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戰略資源。 儘管與已存在的進入成熟發展期的大公司相比,創業型企業資源比較匱乏,但實際上創業者所擁有的創業精神、獨特創意以及社會關係等資源,卻同樣具有戰略性。因此,對創業者而言,一方面要借助自身的創造性,用有限的資源創造盡可能大的價值,另一方面更要設法取得和整合各類戰略資源。 善用資源整合技巧 創業總是和創新、創造及創富聯繫在一起。一位創業者結合自身創業經歷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缺少資金、裝置、僱員等資源,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這會迫使創業者把有限的資源集中於銷售,進而為企業帶來現金。為了確保公司持續發展,創業者在每個階段都要問自己,怎樣才能用有限的資源獲得更多的價值創造? 學會拼湊。很多創業者都是拼湊高手,通過加入一些新元素,與已有的元素重新組合,形成在資源利用方面的創新行為,進而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創業者通常利用身邊能夠找到的一切資源進行創業活動,有些資源對他人來說也許是無用的、廢棄的,但創業者可以通過自己的獨有經驗和技巧,加以整合創造。例如:很多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業者並不是專業科班出身,可能是出於興趣或其他原因,對某個領功能變數的技術略知一二,卻憑借這個略知的“一二”敏銳地發現了機會,並迅速實現了關聯資源的整合。 整合已有的資源,快速應對新情況,是創業的利器之一。拼湊者善於用發現的眼光,洞悉身邊各種資源的屬性,將它們創造性地整合起來。這種整合很多時候甚至不是事前仔細計劃好的,而往往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摸著石頭過河”的產物。而這也正體現了創業的不確定性特性,並考驗創業者的資源整合能力。 步步為營。創業者分多個階段投入資源並在每個階段投入最有限的資源,這種做法被稱為“步步為營”.步步為營的策略首先表現為節儉,設法降低資源的使用量,降低管理成本。但過分強調降低成本,會影響產品和服務質量,甚至會制約企業發展。比如:為了求生存和發展,有的創業者不注重環境保護,或是盜用別人的知識產權,甚至以次充好。這樣的創業活動儘管短期可能賺取利潤,但長期而言,發展潛力有限。所以,需要“有原則地保持節儉”. 步步為營策略表現為自力更生,減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目的是降低經營風險,加強對所創事業的控制。很多時候,步步為營不僅是一種做事最經濟的方法,也是創業者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尋找實現企業理想目的和目的的途徑,更是在有限資源的約束下取得滿意收益的方法。習慣於步步為營的創業者會形成一種審慎控制和管理的價值理念,這對創業型企業的成長與向穩健成熟發展期的過渡,尤其重要。 發揮資源槓桿效應 儘管存在資源約束,但創業者並不會被現用的控制或支配的資源所限制,完成的創業者善於利用關鍵資源的槓桿效應,利用他人或是別的企業的資源來完成自己創業的目的:用一種資源補足另一種資源,產生更高的復合價值;或是利用一種資源撬動和獲得其他資源。其實,大公司也不只是一味地積累資源,他們更擅長於資源互換,進行資源結構更新和調整,積累戰略性資源,這是創業者需要學習的經驗。 對創業者來說,容易產生槓桿效應的資源,主要內含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非物質資源。創業者的人力資本由一般人力資本與特殊人力資本構成,一般人力資本內含受教育背景、以往的工作經驗及個性品質特徵等。特殊人力資本內含產業人力資本(與特定產業關聯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與創業人力資本(如先前的創業經驗或創業背景)。調查顯示,特殊人力資本會直接作用於資源取得,有產業關聯經驗和先前創業經驗的創業者能夠更快地整合資源,更快地實施市場交易行為。而一般人力資本使創業者具有知識、技能、資格認證、名譽等資源,也提供了同窗、校友、老師以及其他連帶的社會資本。 相比之下,社會資本有別於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是社會成員從各種不同的社會結構中獲得的利益,是一種根植於社會關係網路的優勢。在個體分析層面,社會資本是內嵌、來自於並浮現在個體關係網路之中的真實或潛在資源的總和,它有助於個體開展目的性行動,並為個體帶來行為優勢。外部聯繫人之間社會交往頻繁的創業者所取得的關聯商業訊息更加豐裕,從而有助於提升創業者對特定商業活動的深入認識和理解,使創業者更容易識別出一般商業活動中難以被其他人發現的顧客需求,進而更容易獲得財務和物質資源–這正是其槓桿作用所在。 設定合理利益機制 資源通常與利益關聯,創業者之所以能夠從家庭成員那裡獲得支援,就因為家庭成員之間不僅是利益關聯者,更是利益整體。既然資源與利益關聯,創業者在整合資源時,就一定要設計好有助於資源整合的利益機制,借助利益機制把內含潛在的和非直接的資源提供者整合起來,借力發展。因此,整合資源需要關注有利益關係的組織或個人,要盡可能多地找到利益關聯者。同時,分析清楚這些組織或個體和自己以及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利益關係,利益關係越強、越直接,整合到資源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是資源整合的基本前提。 利益關係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有時是直接的,有時是間接的,有時是顯性的,有時是隱形的,有時甚至還需要在沒有的情況下創造出來。另外,有利益關係也並不意味著能夠實現資源整合,還需要找到或發展共同的利益,或是說利益共同點。為此,識別到利益關聯者後,逐一認真分析每一個利益關聯者所關注的利益非常重要,多數情況下,將相對弱的利益關係變強,更有利於資源整合。 然而,有了共同的利益或利益共同點,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順利實現資源整合。資源整合是多方面的合作,切實的合作需要有各方面利益真正能夠實現的預期加以保證,這就要求尋找和設計出多方共贏的機制。對於在長期合作中獲益、彼此建立起信任關係的合作,雙贏和共贏的機制已經形成,進一步的合作並不很難。但對於首次合作,建立共贏機制尤其需要智慧,要讓對方看到潛在的收益,為了取得收益而願意投入資源。因此,創業者在設計共贏機制時,既要說明對方擴大收益,也要說明對方降低風險,降低風險本身也是擴大收益。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考慮如何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並加以維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