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

Home » 超級銷售技巧(致富術) » 學術和產業的對接:從大學到公司的瑞典經驗 – 創業故事

學術和產業的對接:從大學到公司的瑞典經驗 – 創業故事

在瑞典,許多大學都設有“創新轉化機構”,促進學術和產業的對接。在隆德大學,普通學生的小創意也會得到尊重,不少學生選取在集裝箱裡開辦自己的企業。學生有一年時間能在集裝箱裡發展自己的企業,免費享受所有設施,之後就必須搬去別的辦公地點。統計資料顯示,5年後,65%的公司還存活。

Atlas Antibodies是一家2006年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這家公司脫胎於“生命科學實驗室”的一個研究項目。這個實驗室是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聯合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斯德哥爾摩大學和烏普薩拉大學的“分子生物學”科研力量共同組建的實驗室,是一個國家級研究中心。隨著科研的不斷推進,公司也在不斷推出自己的新產品。

在瑞典大學周圍,有許多這樣的公司,大多是教授出來開辦的。

瑞典是諾貝爾的故鄉,高等教育十分發達。瑞典國土面積不到45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是無人原始森林,城市面積占1.5%,約為5850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上海的4/5。幾乎所有的瑞典大學、公司和公共設施都設立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裡,接近90%的人口也生活在城市。在這彈丸之地分佈著60余所大學,其中不乏在世界享有盛名的學校,如瑞典皇家理工學院、隆德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等;也分佈著眾多公司,如沃爾沃汽車、愛立信通信、宜家傢俱等。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人均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與很多國家不同的是,瑞典的科學研究主要是在高教體系內進行。許多瑞典公司都配置在大學周圍,和大學有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學校的科研成果也因為成熟的資源配套變得十分容易商業化。

從實驗室到公司

幾年前,“生命科學實驗室”的團隊在進行一項針對人類蛋白的研究;具體來說,就是確定每個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在細胞中的位置,簡稱“繪製人類蛋白質圖譜”。他們的方法是通過找到每種蛋白質的抗體來尋找組織內的蛋白質。但在研究過程中它們發現,做出來的抗體不僅對他們的研究十分有用,在人體免疫藥物研究和醫療診斷方面也十分有市場。於是,他們在2006年決定將其商業化。

“那時候,我們幾十個研究人員共同申請了專利,並將其打包入股獲得公司32%的股權,風險投資機構占30%,餘下38%的股權由各私人投資者共同擁有。”瑪麗安娜·漢森(Marianne Hansson)介紹。她是Atlas Antibodie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皇家理工大學念博士期間參與了這項研究,是研究的共同專利享有者。“我們的產品70-75%的客戶是大學和醫院,在歐洲銷量很好。”

她說瑞典有一項十分迷人的制度——即使你在大學任職或學習,你隨時都能將你的想法或研究成果申請專利,並拿去開公司。但在絕大多數國家,這些成果屬於職務行為,你無法帶走。瑞典的專利法規定:除非與公司或其他單位事先有專利權協定,公立研究機構研究人員擁有公立研究項目成果的專利權。同時,瑞典的大學為了促進研究人員申請和轉讓專利,設立了許多咨詢公司,協助進行專利申請和交易活動。這項規定,催生了大學周圍的許多新公司。

以生命科學領功能變數為例,皇家科學院、烏普薩拉大學、卡羅琳斯卡等學府為核心的斯德哥爾摩·烏普薩拉地區,聚集了瑞典58%的生物技術公司,許多是類似 “Atlas Antibodies”這種研究人員開創的公司,也有阿斯利康等知名跨國企業。烏普薩拉是世界上集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技術轉讓、產業轉化及生產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一位在烏普薩拉大學念分子生物學博士的中國學生龐燕紅告訴記者:“這裡搞科研太方便了,處處都是小企業。有時候做實驗需要一些中間產品,在國內你得自己在實驗室裡干3天,在這裡花點小錢找個小企業,很快就給你做出來了。”

從集裝箱到科學園區

查爾姆斯理工大學被譽為全瑞典就業率最高的大學。這是一所私立工科院校,在汽車、通信、建築等領功能變數科研實力強大。它位於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是整個北歐的工業中心,沃爾沃集團、愛立信通信公司、薩博汽車、IBM等公司的研發中心都設立在這裡。有人把瑞典和中國做比:斯德哥爾摩像北京,哥德堡更像上海。

查爾姆斯第一副院長馬茨·衛博格(Mats Viberg)告訴記者:“學校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對瑞典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有所裨益。”他介紹,這裡大部分專業尤其是碩士項目都和當地的優勢產業緊密聯繫,如汽車和自動化專案,通信專案等。他對外灘畫報說:“我們瑞典有一個詞,在英語裡找不到對應的,大意是innovation for society(創新對社會的有益程度)。這是納入教授評價體系的。”

在查爾姆斯校區內,有三個國家級科學園區,同時與愛立信、沃爾沃、SKF、 ABB等公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奧拉·卡森(Ola Carson)是汽車專案碩士項目的負責人,他是能源專案領功能變數的資深研究者,他告訴記者:“我們幾乎年年都會和學生們動手研發、製造一種小型賽車,然後到世界各地比賽,和世界同行業的最新技術掛鉤。汽車學院、商學院、核物理、材料科學、電子專案學院等都有學生參與進來,通過製造模型車,學生會學到如何開發產品,如何做產品經理。我們甚至直接會請產業界的人來,如沃爾沃的產品經理參與整體開發,提供說明。”

這種合作並不是單向的,卡森說:“我們也為沃爾沃、愛立信解決問題,提供說明。”這種“接地氣”的研究成為許多國際學生選取這裡念碩士或博士的理由,一個正在念電力專案碩士的英國人毫不諱言,來這裡唸書是因為這裡更好找工作——大公司多,要辦企業也不難。

在瑞典,許多大學都設有“創新轉化機構”,促進學術和產業的對接。在隆德大學,普通學生的小創意也會得到尊重,有不少學生選取在集裝箱裡開辦自己的企業。 “創新實驗室”是隆德大學2001年開始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創意,自己做老闆。比如有學生發現,在水果店,人們通常要彎腰把水果拿到櫃檯上;他想到做一個櫃子,內建自動升降級,將水果從地面升上櫃檯。他在集裝箱裡呆了一年,完成出售一台裝置給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雜貨店。

在“創新實驗室”,學生可以向實驗室專門人員講述他們的點子,專業人員提出建議並幫學生保密,學生有一年時間能在集裝箱裡發展自己的企業,免費享受所有設施,之後就必須搬去別的辦公地點。統計資料顯示,5年後,65%的公司還在。

隆德誕生過許多影響世界的創意,如藍牙、核磁共振心臟檢查技術、尼爾斯·阿拉瓦爾的人造腎技術等等。當年,愛立信、諾基亞、IBM、東芝等5個跨國公司與隆德大學組建了全球性的藍牙技術研發小組,最後這項技術誕生後,使用了隆德城的創始人、丹麥傳奇國王哈羅德·藍牙來命名。

當年,瑞典的首個科學院 ——愛登科學園區就誕生在這裡。如今,科學園區已經遍地開花。瑞典研究所的蘇珊娜·沃格倫(Susanna Wallgren)評價說:“在這裡,研究和產業之間的道路是貫通的。這種機制讓學校的專業設定緊跟社會需求,教授不是高高在上的,他會去做研究,會去解決問題;當然,也很容易讓自己變富。”

Abou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