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技巧 – 職場管理
步入職場後,你還是那個你,我也還是那個我,就算是當年的“好兄弟”、“好姐妹”,只要進了同一家企業,彼此之間的“深厚”情誼好像也不知不覺中微妙起來了。
如果兩人中的一人再“不小心”升職了,這關係就更加難以言說了。 很多以前想對彼此說的話,不再說了;很多以前敢對彼此說的話,不敢說了。我們開始不願意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於是,我們詫異,社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我們為什麼不能再像當年作為室友那樣相處?為什麼不再無話不談? 常聽到這樣的說法,說身邊的同事都是戴著“”生活,都很“假”,大家都不願意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輕易視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當年少不更事的我們,當年心直口快的我們,也慢慢被打磨得能更有城府的待人處事了,也開始崇尚“沉默是金”。 也許有些“愣頭青”,“直腸子”在初入職場的前幾年,仍然保有自己的青春本色,率性直言,對誰都直言不諱,他們認為這樣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體現自己的“真誠”與“坦蕩”。 殊不知,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恰恰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種表現。 說了不該說的話,有可能弄巧成拙,亦或是,被少數“有心”的人利用,惹禍上身,啞巴吃黃連,成了替罪羊,從而不利自己的職場。 再年輕些的時候,我也算是一個率性直言的人,號稱要“坦坦蕩蕩”做人。在初入職場的幾年也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叫板”過一些同事,也因此當年曾與幾位同事結了一些小怨。 當然現如今這“怨”早就煙消雲散了。 那時,我認為都是別人的錯,他們太世故了,他們太有心計了。 我覺得當年自己的單純被某些別有用心的同事利用了,感歎這社會太現實,太功利了,與我們在學校裡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今天,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後,在經歷了許多事情後,再回想當年,我發覺那時更多是自己的問題。 當年的自己很不成熟,缺乏承受力,不懂得尊重“老”同事,隨性而為,更不懂去區分自然人和組織人。 自然人和組織人是有本質區別的。 作為自然人,你是一個單獨的個體。 你可以有你的性格,有你的個人喜好,你喜歡做什麼事,你愛跟什麼樣的人交往,你想要怎麼表達自己,只要你不違反法律和道德,你大可以按你自己的喜好自由行事。 但如果你加入了一個組織,一家企業,人在職場,你便不僅代表你自己,你更代表你所在的組織,你的言行也因此得跟你的職位(崗位)對你的要求相符合。 你做事做人就不能那麼“隨性”,你得站在組織的立場出發,言行都得顧及你的職位所賦予你的權利和責任。 如此一來,我們是不是在跟內定客戶、外部客戶溝通前要三思一下: 你此番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你溝通的對象是哪些人?你溝通的是什麼?你將以什麼樣的模式來表達?你的溝通是為了渲洩個人的情緒嗎?你是在背後評論他人嗎?你評論他人的後果是什麼?等等,你都要在開口溝通前有所思考,有所顧慮。 這樣一思考,此番溝通的的對象可能就減少了,你知道只需與必要的人溝通,與當事人溝通。 這樣一思考,你說話的模式可能就婉轉了,因為我們溝通的目的是要“通”,要通過溝通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這樣一思考,你要表達的內容可能就簡短了,有些想說但不該說的話,就不說了。 也因此,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有人便說,我們如此顧慮的開口說話,是沒有做“真實”的自己。 其實這種評斷是相當片面的。 職場溝通,是要通過溝通化解矛盾,提升合作,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溝通時,只顧你自己說的“爽”,哪管他人能不能接受,也不管什麼溝通的目的,那你不是很自私嗎?很本位嗎? 如果溝通時,我們不看對象,溝通的內容不管能不能與對方說,你是見人便說,那以後誰還敢對你委以重任?你不是顯得很不穩重嗎? 如果溝通時,不以解決問題為結果導向,那你每天耗費那麼多的時間做內定協調,不是很低效嗎?不是很無聊嗎?不是在謀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嗎? 殊不知,過於繁重的內定協調工作,正是你們企業內定的重要表現。 職場交往最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做“真實”的自己,真實的自己你大可以在屬於你的個人生活裡去盡情展現。 職場溝通重要的是通過與同事的語系或非語系的交流,達成良好的團隊合作,以提升我們的團隊合作力,運用團隊的力量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共同實現組織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