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病毒”如何遠離? – 職場管理
病毒1情緒病毒懈怠、抱怨最常見
身處職場,每個人難免會被各種煩惱所困擾,於是,懈怠、抱怨、焦慮、痛苦、悲觀、迷惘等負面情緒就像病毒一樣侵蝕著職場人的靈魂。這些情緒病毒中,懈怠和抱怨是表現最為明顯的。 工作懈怠效率低 工作時間長了,職場人尤其是職場老人,都會多多少少出現職業懈怠情緒。比如,對工作喪失熱情、激情,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工作態度消極,沒有耐心;工作效率低下,且對工作不上心。“如果你的工作中出現了這些信號,就要警惕是否感染了職業懈怠情緒。” 與此同時,職業懈怠源自於工作,又會反作用於工作。如果職場人長期被這種情緒所主導,就會如多米諾骨牌一樣,進入負面情緒的惡性迴圈。這樣一來,職業危機就會不請自到。要適時採取自救措施,及時從職業懈怠情緒中走出來。首先,對於目前無法改變的職業現狀,職場人應轉換思維,學會以一種“接受”的心態,從積極的視角來看待。“人的心情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其次,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重拾信心,點燃工作激情。職場人可以從小的出發點去進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日計劃”、“周計劃”,然後一步步實現自己的計劃,從中尋找成就感,重拾工作信心,職業懈怠便不自覺地離你遠去了。 不停抱怨影響差 “我最近好忙啊!”“整天加班,卻不發加班費。”“這個假期又泡湯了。”……近年來,隨著職場生存壓力的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開始加入到“抱怨大軍”的行列。 職場人首先應學會“管住自己的嘴”。職場環境極其複雜,你的抱怨沒準兒就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或是傳到領導耳朵裡,影響職業生涯。其次,即使有時感到不公、不滿、委屈,也應當盡量先使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說。就事論事講明道理,切忌帶有惡性言語、充滿人身攻擊的抱怨。 再次,抱怨的場合也非常重要。盡量與上司、同事私下交流,避免公開提出不滿。這樣能給自己留有迴旋餘地,不至於使自己陷入過於被動的境地。 病毒2行為病毒職場裡的超級名“磨” 職場中種種壞習慣、不良行為是一種慢性病,等到“病毒”侵襲上身,想要脫身就難了。最不能容忍的職場行為病毒便是職場拖延。N多客戶需要聯繫,一大堆檔案需要處理,幾封該寄出去的信件……明知道有一大堆事情擺在眼前,卻還是一拖再拖。如果你有這樣的表現,你就是職場中的超級名“磨”了。 拖延是一種害人害己的不良行為。拖延不僅會使自己的工作越積越重,給別人甚至上司留下不好的職場印象,嚴重的還會影響整個團隊或是整體項目的程式。因此,職場人士必須拒絕拖延,做職場中的行動派,才能避免遭遇職場危機。 不妨調整自己的心態,因為畢竟工作早晚都是要做的,不如早下手,保證工作的質量和時間。這樣不僅能使自己從容一些,還能向同事及領導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 另外,如果職場人確實覺得自己的工作比較多,不知道從何下手,不妨試著分解一下工作,將工作列出輕重緩急。先完成那些比較著急的工作,或是將非常複雜的項目分解成若干個小項目,這樣既能克服對複雜工作的畏懼心理,又能為自己爭取時間。 病毒3狀態病毒前景堪憂的“橡皮人” “橡皮人”,這個20多年前由王朔創造的新鮮名詞,如今成為形容職場白領的名詞。有媒體將“橡皮人”定義為沒有神經,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見、對批評表揚無所謂、沒有恥辱和榮譽感的人。 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人,都有成為“橡皮人”的可能性。“‘橡皮人’不算病,但職業前景堪憂。”職場人在面對不如意的時候,應該分析其中的緣由,學會調整心態、放鬆自己;另外,在工作中積極與自己的過去做對照,發現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重拾工作熱情;在某項工作確定不能堅持或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學會尋找新的方向和位置;同時,培養工作之外的更多興趣愛好,將自己的關注點拉寬,在生活中尋求更多的快樂和滿足。在工作和生活間有效平衡自我也是自我改變的好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