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菜鳥莫迷信職場劇 – 職場管理
歷史題材、諜戰題材、家庭倫理題材,甚至是“麥兜”和“功夫熊貓”這樣的動畫片,都讓人們與職場聯繫起來。近年來“職場劇”大熱,排除市場因素,職場劇大熱的一個深層次原因還在於職場中無處不在的競爭和壓力,對於職場中的人而言,自己的職場就是“戰場”,就是“潛伏”,就是“三國”,就是“紅樓”,自己就是“諸葛亮”、“余則成”、“王熙鳳”、“麥兜”等等。劇中的人物引發了共鳴,給予了精神上的安撫,滿足了道義上的彌補,成為同事交流的話題,這些都是職場劇大熱的原因。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熱點,當下職場由於競爭和壓力的增加,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存在著種種的苦悶和疑惑,正好三國、紅樓播映,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和跌宕的故事情節恰好滿足了人們的傾吐心理,人們給劇中的每個角色都安上了自己公司內的人物,這樣再看電視劇就看出了自己的感覺,樂在其中,不乏是一種很好的解壓模式。 職場是當下社會生活的一個“關鍵詞”,自然也成為影視的一個“關鍵詞”,“職場劇”大熱,既是一種文學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從文學現象看,具有現實感的“職場題材”順勢開發,以職場視角解讀社會人生,成為一種“集體趣味”。從社會現象看,職場是人生“二元結構”,人近一半生命在職場度過,所以職場“被影視”、“被熱播”是必然的,這是一種社會心理。 生存壓力、職場競爭是催熱職場劇的一個內在成因,而“中產階層的崛起”是職場劇熱的直接誘因,則難以成立。首先,中國並沒有真正形成社會結構意義上的所謂“中產階層”,認為中國已有一個整體性的中產階層,是種誤判。 其次,“職場劇熱”是一種“社會熱”,很快會過去。“熱”的真正原由,是職場的艱辛和它在人生結構中所佔比重的增大。再者,從職場本身來看,職場越複雜、越不單純、競爭越激烈,就越具有“故事性”,它被表現、被演繹的概率就越大。這是“職場”與“劇場”的一個關係定律。反過來說,如果社會“職場劇”盛演不衰時,其職場亦存在著某種狀態的病灶。 一部戲,不同的人可以欣賞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可以咀嚼出不同的回味,電視劇裡有衝突有矛盾才有故事才會更抓眼球,所以不論積極的主題還是消極的主題,這個不是重點,而是通過看電視劇,找到劇中人物身上自己欠缺的人性光芒和做事優點,進而揣摩學習;找到劇中人物的缺點進行鞭策,自己不去重蹈覆轍。總之,一部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能強加於人。 我給職場新人的告誡是,千萬不要看了《杜拉拉》,就以為職場中人們天天就是嬉笑怒罵,就是辦公室戀情,就是時尚靚麗,更不要以為自己就是杜拉拉;千萬不要看了《三國》,就以為職場中天天就是爾虞我詐,羽扇綸巾,錦囊妙計,更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周瑜諸葛亮;千萬不要看了《潛伏》,就以為職場中就是處處堤防,兩面三刀,人格分裂,更不要以為自己就是余則成;千萬不要看了《紅樓》,就以為職場中就是歌舞昇平,詩情畫意,卿卿我我,更不要以為自己就是林黛玉。 不要象迷戀哥一樣迷戀錦囊,看電視劇可以讓我們拓展視野、開啟思維,領會到別樣的人生精彩和智慧,它可以說明我們更好地進入職場的角色轉換,但不能僵硬套搬,否則真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要知道,電視劇裡劇情必須大起大合,跌宕起伏,任務必須有血有肉,愛恨交織,方才是一部完成的電視劇,但職場中不可能像電視劇裡那般天天精彩紛呈,日日緊張刺激,但至少電視劇裡的人和事都來自於生活,來自於我們身邊,但它們又高於生活,所以一些做法可以讓我借鑒,但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情況三思而行。 那麼,我們的職場人士究竟可以從職場劇中有何借鑒?每一個劇中人物都有某一個方面的閃光點,比如曹操的胸懷天下、劉備的知人善用,孫權的審時度勢,諸葛亮的運籌帷幄,周瑜的勇敢善戰,賈寶玉的風情萬種,林黛玉的吟詩作畫,杜拉拉的執著幹練、余則成的堅韌忠貞…… 《甄嬛傳》中,甄嬛從單純的秀女一路前行,最後走到後宮的權利巔峰——皇太后,歷經後宮中的各種傾軋、權謀。不少人稱,這是一部“清宮杜拉拉升職記”,更是一本精彩的“職場寶典”,能為職場“菜鳥”指明方向。該劇導演鄭曉龍也直言,17歲的甄從一個低位嬪妃到皇太后的陞遷過程,放在現實社會來看,就是初入職場的女大學生到職場CEO的成長史。 在《甄嬛傳》之前,最早把宮斗戲和職場戲畫上等號的,是2004年的TVB大熱劇《金枝欲孽》。“現實公司政治”的古裝翻版,被公認為《金枝欲孽》大熱的重要因素。職場資深分析人士把劇中人物與當今職場對號入座,如果後宮是一個公司,所有人都向一個人爭寵,皇帝就是決定“職位、收入”的那個老闆。 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劇情和現代職場掛上鉤的遠不止宮斗戲。熱播諜戰劇如《潛伏》就曾被視為“辦公室政治”的集大成者。不少觀眾認為,《潛伏》很像一部職場攻略劇,特別是劇中余則成巧妙處理同事與領導之間的複雜關係,讓剛入職場的新人們受益匪淺。類似的例子還有諜戰劇《黎明之前》。 相比於“諜戰”劇,把“宮斗”比喻成“職場”的說法遭到了更強烈的質疑。有評論人士指出,將封建社會中的後宮等同於現實社會中的“職場”,不嚴肅,也不妥當。“試想,將封建社會中的‘後宮’等同於現實社會中的‘職場’,暗示後者也充滿陰謀詭計、爾虞我詐。職場新人被教授做事要看‘上頭’臉色,說話要言不由衷,行為要心狠手辣,心地要骯髒齷齪,這是一幅多麼可怕的圖畫。” “《甄嬛傳》對宮牆之內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是具有批判性的,但令人失望的是,有人把《甄傳》這種批判性,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來,不僅搞錯了批判對象,甚至完全顛倒了價值導向。如果職場年輕人都學會了這些‘生存法則’,奉承拍馬說假話,心狠手辣下毒計,實在令人堪憂。” 現實職場真的如這些電視劇“隱喻”的那樣可怕嗎?有職場人士給出答案:“宮斗以心計分雌雄,職場以業績論英雄。不必想得太多,以免得上焦慮症。電視劇總歸是編出來的,而我們的生活是一天天過出來的,這才是真實的。” 當然,“甄嬛”也絕不是“杜拉拉”。業內人士表示:“甄嬛進宮非自願,身不由己捲入宮斗之中,被迫通過各種手段保生存。而杜拉拉有明確的職業目的,有著強烈的完成慾望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付諸努力,這是本質區別,也是當代年輕人應該向‘杜拉拉’而非‘甄嬛’學習的原因。在現代職場中,我們需要更多的‘杜拉拉’,而不是‘甄嬛’。”專家認為,宮斗戲解讀成職場戲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之處,但在博大眾一笑之餘,性質上絕不能畫等號,過度解讀成“宮斗戲=職場戲”,是在“妖魔化”職場。 正在東方、深圳等各大衛視熱播的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以職場“灰姑娘”杜拉拉從“菜鳥”到精英的精彩過程吸引觀眾,長相中上等、沒有背景、靠自己努力的“杜拉拉”如一根導火索引爆80後女青年蓄勢待發的上進心。把“學拉拉、做拉拉”的口號叫得響亮,不過千萬別被“杜拉拉”沖昏頭腦,職場戲部分就值得探討了,部分場景設計與真實外企相差太遠有點離譜,以致於HR專家從專業的角度一看就樂了。學杜拉拉,但不要迷信杜拉拉才是精明白骨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