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

Home » 超級銷售技巧(致富術) » 企業管理要正視領導的潛藏本性 – 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要正視領導的潛藏本性 – 企業管理

 提倡法制,是每個企業組織都極力推崇的一種直接的、客觀的、可操作性的一種治理手段。法制體系下的領導力改善,既內含對上層領導的權責約束,也內含對中層領導及基層員工的權責約束。

  實行法制化的企業組織有幾下好處:

  第一,有利於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在既定的組織規則面前,誰也無法有特殊的權力,“法律”面前人人均等。

  第二,有利於團隊的優勝劣汰。由於在同一個遊戲規則,一個人能力差,就只能讓位於能力強,無偏袒,然後造成優勝劣汰的效果。

  第三,有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由於內定有公平競爭的環境,因此,能者就能得到重用,弱者就只能小用或不用,從而有利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第四,有利於規避組織領導力風險。在組織遊戲規則下,任何領導行為,都受到權力的制衡,對於領導風險的規避有很大幫忙。

  但實行法制化的企業組織,也會導致一系列的後果:

  第一,組織是否具備完全法制化的條件。如果沒有完全具備法制化的條件,而硬要說自己是法律化組織,那只是一種自欺欺人,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把戲,最終非法律化的面目被揭開後,一定會是鮮血淋瀝的。

  第二,組織成員的人情冷淡,“志同,道不同”。實行法律化企業組織,雖然組織成員間有一個共同的目的,但因為企業的本質是以“能力、實力定成敗”,因此,成員之間的關係只是一種利益共同體,而不是一種命運共同體。他們目的相同,但價值取向不盡相同,心與心不會融合在一起。

  第三,組織成員忠誠度有待提升。實行法法律化企業組織,雖然在規範組織成員和規避領導力和成員行為風險有很大幫忙,但是由於把他們凝聚在一起的是利益關係,因此,只要有其他公司更好的環境或更好的待遇,組織成員就會馬上捲鋪蓋走了,他們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為座右銘,忠誠度可想而知。

  法制化只是實現企業組織改善的一種形式,最根本的還是在於人的管理。

  例如,美國是一個高度法律化,講求三權分立的國家。但即使在這種政治環境下,美國仍然出現各種問題。在企業界,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破產事件了。

  在安然破產事件,最突出的問題是,暴露了外部審計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做假帳的行為。這時,有人就要問了:“美國審計制度,不是世界上最健全的制度嗎?怎麼還會有做假帳的行為呢?”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理解,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人”的問題。

  正如一位專家對此評價說:“安然事件充分暴露了人的劣根性,即貪慾!只要有貪慾,不管法律如何健全,都無非避免組織的風險。因為10萬美元收買不了你,那100萬美元、1000萬美元或5000萬美元呢?!”

  因此,除了法制化的規範,最終還是回歸到了“人性”的管理上來,即要對組織的成員講求“德治”,“德治”與“法制”兩者結合,才能更大範圍內規避組織和領導行為的風險。

  對中國來說,由於在長期封建主義的忠孝思想的熏陶,人治有時候大於法治的社會現實,那就更需要提升領導者的“德”的修養,以規避領導力風險。

  為此,我認為,在中國式領導力改善上,務必從以下四點,正面認識。

  第一,領導也是凡夫俗子,是凡夫俗子,就要正視其本能性。

  領導是凡夫俗子,是凡夫俗子就有其凡夫俗子的原始本性,如慾望、吃住、偽裝等本能。而偽裝,就是一種潛藏。

  在領導力改善上,我們不能想像,一個不善於潛藏——或是這樣描述,一個不善於偽裝的領導,他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該從哪裡著手。

  在中國式領導中,雖然雖然仁人志士和明君賢將都說自己有多麼賢良,多麼開明,沒有私慾,大公無私,但總結中國上下五千年,上至堯舜、唐宗宋祖,下至黎明百姓陳勝吳廣,哪一個沒有鮮明的動物本能呢? 因此,否則了自己的動物本能,就是對自己現實處境的背叛。

  只是在同等動物本能的條件下,有的人懂得克制自己,然後成了聖人、賢人、君子;有人的放縱慾望,驕奢淫逸,以至成了暴君奸佞,卑鄙小人。

  而這種克制本能,說到底,就是一種潛藏式的人生智慧。

  第二,領導也有慾望,有慾望就要正視。

  領導是凡夫俗子,因此有慾望是人之常情。同時,有慾望就要去正視,而不能忽視它,這才符合自然規律的“道”。

  正因為有慾望,所以作為一個領導,首先就要有這麼一個意識,為自己設定一個承受、承擔慾望的底限。然後,在這個慾望底限之上,進行安身、立命與處世。

  在中國式領導改善上,為什麼很多領導沒有“改善”,除了環境的因素,更重要的還在於自身沒有好好地正視自己的慾望,沒有一個正確認為慾望的人生觀、價值觀。

  中國式領導改善被弱化的往往有兩個原因:一是受環境的影響;二是自身價值觀混亂。

  第一種原因是因為看到別人或別人的驅使、誘引,然後令自己的慾望膨脹;第一種原因是因為自己根本沒有一種健康的價值觀,認為慾望本就是一種天性,享樂本是一種生活,追求感官享受與追求。

  因此,只有正視自己的慾望,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價值觀,自己的領導力才能得到改善。

  第三,領導的“仁”在於修煉。

  孔子認為,“仁”就是一種惻隱之心。而什麼叫惻隱之心呢?就是看到別人的痛苦,自己內心裡也會有悲傷的憐憫之心。其實,這種憐憫之心,是作為一個人,最起碼的為人底限。一個人如果對於別人的痛苦已經到了麻木不仁、漠不關心、任之且之的地步的話,那說明,這個人已經到了自私、冷血的地步了。

  因此,做為一個領導者,要改善自己的領導力,就必須從最基本的“仁”修煉起。一個領導者,如果沒有“仁之心”,就不可能帶領一個團隊,更不能令這個團隊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只會成為一團散沙。

  商紂王為什麼會被周武王打敗,難道是周武王財力、軍事實力更強大麼?難道是周武王法律、典章制度更健全麼?不是!只是因為商紂王的昏庸無道、眾叛親離,已經散失了領導整個諸侯國的能力。

  紅軍長征中,難道是毛澤東的軍事實力比蔣介石更強大麼?也不是。只因為紅軍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更符合當時廣大農民的需求,更符合時代的發展。正如被蔣介石調到江西圍剿紅軍的張學良說過這麼一句話,大概意思是:紅軍要槍沒槍,要炮沒炮,缺吃少穿,穿的大都是打著修改更新的衣服,而我們國民軍呢,有槍有炮還有飛機,還有軍餉命,但為什麼總是無法打敗這群形同叫化子一樣的農民隊伍呢!

  對照毛澤東和蔣介石的領導模式,其實就很好理解了。毛澤東帶兵,靠的是“德”治,爭取的是民心,靠的是“道”;而蔣介石帶兵,靠的是“權謀”,靠的是“術”。

  第四,修煉成“君子”還是“小人”是個體人性選取。

  既然領導力的改善要靠修煉,但修煉就一定能成“仁”嗎?不一定!

  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意思是說,克制自己的慾望、本能,尊禮重道,是一種仁德,只要每個人去修煉禮義廉恥之禮,尊禮重道,那天下就會是一個仁義之邦,禮義之國。

  但問題是,修煉這種尊禮重道、禮義廉恥之德,該怎麼做呢?靠什麼去做呢?孔子提出了一個專案,即要“為人由己,其由人哉?”意思就是說在達到修煉成正果的目的,靠的是自己,而不能靠別人。

  這裡,我要特別指出,為什麼孔子只說是“為人由己”,而不說“為仁由己”。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修煉成什麼樣的結果,只有靠這個“人”自己本身去選取。

  而這種選取,無非是兩個方向:一,修煉成君子;二,修煉成小人。

  而正是這種選取,造就了很多人雖然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實就是一個奸佞小人,如《水滸傳》裡的高俅、童貫等,在自身利益損害時,不惜犧牲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致百姓於之水火不顧。這些人絕對是小人。

  而有的人雖然剛愎自用,但是卻有一顆正直的心,如秦末農民起義的將領之一的項羽,雖然其行為暴燥,但卻不影響其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正直、可親的對象。 老子說:“性相近,人相遠。”人的本性,不管是善還是惡,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在成長的過程,在人生歷煉的過程,每個人選取不一樣,以致有些人成了“君子”,有些人成了“小人”。

Abou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