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勿盲目 早參加培訓少走彎路 – 創業故事
為期13天的培訓由團福建省委、YBC福建辦公室、福建海西青年創業基金會共同舉辦,內含林新傑在內的108名渴望創業的在校大中專學生近期獲得了結業證書。
今年暑期,林新傑在老家閩東福鼎縣城開了一家桌游奶茶吧。開業之初,他花了數千元在鬧市發傳單、在公交車上做廣告,可是效果並不明顯。“對經營缺乏概念”的他對於店舖的倉儲心裡也沒數,經常都是“快沒貨了才去進貨”,弄得手忙腳亂。“有時感覺生意還不錯,可是賬怎麼算都沒有盈利。” 林新傑說。 初次創業受挫的林新傑通過培訓才恍然大悟,廣告不給力的原因是定位不準確,桌游市場主要在國中生群體,自己卻選取在鬧市打廣告。培訓國中到的倉儲計算和盈虧平衡點的計算,也讓他對生意有了理性的認識,每個月多少錢該花在採購上,多長時間採購一次,都是有講究的。 在YBC導師的輔導下,林新傑制定了下一步的計劃:改變桌游加奶茶的傳統經營模式,將桌游吧和快樂學習理念相結合,讓國中生在愉悅的遊戲環境國中習進步,同時爭取得到家長的認可。 相對於林新傑在“市場”上的收穫,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大三學生張泰然則覺得在“管理”上受益匪淺。 張泰然是第一期受訓的學員,這次作為學生輔導員參與第二期培訓。從大二上學期開始,他就嘗試做校園生意——以班服、DIY服裝為主,運動服、體育用品為輔的批發與零售。為此,他在福州的7所高校聘用了學生代理。 張泰然說,起初僅僅把學生代理當作替自己打工的對象,結果人家積極性不高。比如一件班服成本價25元,我們給學生代理的價格是30元,他們賣出的價格是32元。許多學生代理“愛做不做的”,銷售業績並不理想,最終大家都沒賺到什麼錢。 “市場管理要強調‘以人為本’,只有當所有人都在做事,都在朝同一個方向使勁時,核心競爭力才會最大化。”聽了YBC導師的講解,張泰然感悟到自己的項目之所以“停滯不前”,是因為管理模式出了問題。他覺得有必要在利潤分成上作出改變,和學生代理公開底價,以一定的比例分享利潤。張泰然還免費為每一位學生代理製作統一的名片和宣傳單,定期和他們進行溝通,共同商討推廣專案和行銷策略。張泰然說,和之前的“坐享其成”模式相比,雖然辛苦了點,但現在感覺更像是一個團隊在做事。 “原來團隊打造是需要方法的,團隊需要激情,實力也需要不斷提高。” 福州大學管理學院2009級市場行銷專業的江勝同學在參加培訓後對團隊建設有了新的感悟。 兩年前,江勝和其他4個同學一起成立了“一米陽光工作室”,主要從事校園的廣告、策劃、代理工作。目前,該工作室僅局限在福州大學和福建師大兩所高校。為了尋求合作夥伴,擴大業務範圍,江勝參加了這次培訓。 “YBC培訓時,我們團隊討論的模式是一個個輪流講,其他人記錄,等所有人都講完後,大家再發表意見。這樣效率很高,而且因為有記錄,好想法沒有被遺忘。”江勝所在的“一米陽光工作室”團隊則交流不暢,“我們原先一周只開一次例會,例會沒有秩序,一般大家有想法都急著表達,場面比較混亂,而且我們沒有記錄的習慣,這導致很多好的想法被忽略了。” 培訓結束後,江勝立馬就把YBC團隊開會的模式移植到自己的工作室上。“YBC導師十分強調團隊的激情和進步,而我的工作室在這兩方面上都有所欠缺。” 江勝決定提高團隊成員的補貼,並邀請企業家給團隊成員進行培訓。 福建師範大學2009級檔案學專業的劉莉在經歷了培訓之後,重新審視了自己,並作出了“自己還是先就業”的決定。 在大二的一次校運會拉贊助中,劉莉發現了商機:學校許多社團外聯部需要找校外商家贊助,而商家又亟須通過贊助高校活動來推廣自己的產品,何不建立一個平台,在服務雙方中取得利潤呢? 於是,劉莉很快組建了一個5人團隊,剛開始的一個月就拉到了幾筆贊助。起初團隊成員平均配置利潤,但隨著“蛋糕”做大,成員之間對利益配置模式出現嚴重分歧,團隊不得不解散,創業以失敗告終。 帶著“如何將‘贊助聯盟’轉向電子商務”的想法,劉莉報名參加了這次培訓,並想明白了自己團隊失敗的原因:第一,分工不明確,特別是市場和財務管理的配置不清楚;第二,缺乏遠見,只知道當下埋頭苦幹,沒有下一步的計劃。 “聽完課之後,我發現自己現在無論在軟體還是硬體上都沒有達到獨立創業的基本要求。”劉莉坦言,自己資源不足,資金也不足,而最關鍵的是家裡人不支援。 這是否意味著“知難而退”?面對記者的問題,劉莉笑了笑說:與其盲目創業,不如先就業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