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職場老闆篩選員工的最好方法 – 職場管理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在一個團隊中,無論其他員工多麼優秀,只要其中有那麼幾個討厭的、懶散的或是不稱職的傢伙,他們就能毀掉團隊乃至整個公司的表現。
這些“壞蘋果”讓人心煩意亂,拖所有人的後腿,而他們的破壞性行為──比如憤怒、懶惰和不稱職──還相當具有傳染性。那些為了換取治上的好處而引進一些壞蘋果,或是對表現粗魯、不稱職的員工放任自流的領導者,實際上正在為他們手下哪怕能力最強的員工走向失敗鋪路。 對領導者來說,在招聘前事先把壞蘋果剔除出去至關重要。假如這些人僥倖通過了篩選,老闆就必須想方設法改變他們或是(如果有必要的話)解雇他們。 情緒傳染 不過一些針對從戀愛關係到辦公室交際等問題所做的研究顯示,與積極互動相比,人際交往中的消極互動可以積聚出更大的能量。原因很簡單,恰如心理學家羅伊‧鮑梅斯特(Roy Baumeister)與其同事得出的結論:“壞比好更強大”。這些壞蘋果導致同事中產生的消極想法、情緒和表現,比那些積極主動的員工在同事裡引發的正面反響要大得多,持續時間也長得多。 不妨看看威爾‧菲爾普斯(Will Felps)、特倫斯‧R. 米切爾(Terence R. Mitchell)和伊麗莎‧白靈頓(Eliza Byington)就壞蘋果與團隊效率之間的關係所做的研究。他們考察了壞蘋果給整個團隊帶來的影響。這些壞蘋果內含偷懶的人(不願付出努力的人)、敗興的人(他們表現出悲觀、焦慮、不安全感和惱怒情緒)和討厭的人(違反人際交往規範的人)。菲爾普斯的一項實驗發現,一個團隊中只要有一個懶骨頭或是討厭鬼,團隊的績效表現就會下降30%到40%。 公司要怎樣做才能消除這些負面影響呢?顯然,最簡單的方法是從一開始就別把壞蘋果放進來。這意味著需要採用一種不同的方法來評估應聘者。 因此,篩選員工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觀察他們在現實條件下工作時的真實狀態。阿克沙伊‧科塔裡(Akshay Kothari)和安奇特‧古普塔(Ankit Gupta)很贊成這種模式。他們的公司Pulse位於加州帕洛阿爾托市(Palo Alto),為手機裝置開發閱讀新聞的應用程式。當Pulse公司招聘新員工時,他們會考慮那些曾與應聘者共事的同事和主管的評價,並進行多輪面試。不過他們說,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讓候選人來公司工作一到兩天,讓他們完成一些短期工作(這些是有償工作,公司會向他們支付報酬)。 科塔裡和古普塔說,他們不僅因此瞭解到很多有關候選人專業技能的情況,還可以同時看出這些人的人格品性──他們是如何應對挫折的?他們是否知道何時該求助,何時又該說明別人?候選人是不是公司員工樂意共事的那類人?他們說,曾經有一些應聘者,單從簡歷上看很不錯,而且還受到以往同事和主管的極力推薦,但他們最終還是沒能得到工作──原因就是在遴選過程中,他們在專業技能和人際關係上的弱點暴露了出來。 拒之門外 看看羅伯特貝爾德公司(Robert W. Baird & Co.)吧。這家金融服務公司被譽為很好的僱主。該公司認真地打造著一種文化,排斥工作中的無禮和自私行為。他們把這叫做“不要混蛋法則”(儘管實際上,他們用了一個比“混蛋”更光鮮的詞兒)。 該公司首席執行長保羅‧珀塞爾(Paul Purcell)說,公司會在招聘過程中就開始傳達出訊息。他說:“在面試中,我會看著應聘者的眼睛告訴他們:‘如果我發現你是個混蛋,我就會炒你的魷魚。’多數應聘者不會為這番話揪心,不過還是不時有人聽後變得面無血色,而後我們就再沒見過他們。他們找了些理由離開了篩選流程。” 當出現招聘失誤,真的招來一個不斷貶損同事、或總是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他人之上的壞蘋果時,貝爾德公司會迅速做出處理或辭退這名員工。 珀塞爾的急性子並不適用於每一家公司的文化。如果你在尋找一種更為迂迴的處理方法,不妨看看著名大廚愛麗絲‧沃特斯(Alice Waters)是怎麼做的。沃特斯掌管位於加州伯克利(Berkeley)的潘尼斯之家餐廳(Chez Panisse)已有40年之久。 傳記作家托馬斯‧麥克納米(Thomas McNamee)描述了沃特斯對人和菜品的關愛是如何感染到她周圍的人的。多年一路走來,儘管有很多害群之馬曾被掃地出門,但沃特斯並沒有一直讓這扇門大開。辭退員工的步驟,通常是以沃特斯的某位同事婉轉地傳達出沃特斯現在“不十分高興”的訊息開始的。如果這一暗示不起作用,那麼沃特斯的這位同事,或是另一位沃特斯身邊的人就會辭退這名員工。 潘尼斯之家餐廳的一位發言人說,沃特斯有時確實也會親自解僱員工,而“她會讓那些員工感到好像是他們自己在做出離開的決定,而且似乎對他們來說,繼續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是更好的選取”。這位發言人同時表示,餐廳現有員工中,為餐廳服務長達數十年的人佔到了很大比例。 封閉隔離 在一家公司,有一名工作技能嫻熟但令人厭惡不已的專案師。公司的領導者無法說服自己將其解雇,於是在距離全體員工所在大樓幾個街區的地方,為他租了一間不錯的供他私人的辦公室。他的同事們很開心,而他也同樣如此──因為他喜歡獨來獨往。 不過要提醒一句:那些相信某些具有破壞力的超級明星對公司“太過重要”而不能解雇他們的領導者,往往低估了這些人可能帶來的損失。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員查爾斯‧奧賴利(Charles O’Reilly)和傑弗瑞‧菲佛(Jeffrey Pfeffer)舉出的一家服裝零售店的案例很有啟迪意義。這家公司解雇了一名業績表現最出色、但同時又是個壞蘋果的銷售員。在他離職後,雖然他那些前同事裡沒人能趕上他的個人銷售業績,但全店的總銷售額卻激增近30%。兩位研究人員稱,這一課告訴我們的是:“有一個人拖累了所有的人,一旦他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