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

Home » 超級銷售技巧(致富術) » 面對危機 企業應採取三不原則 – 危機公關

面對危機 企業應採取三不原則 – 危機公關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天生就是在危機中生存著,危機無處不在。市場客戶(消費者)、上游提供者、競爭對手、政府部門、企業內定等整個價值鏈中,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都有可能把企業置於一個危險的境地,於是“危機”成為每一個企業不得不高度認真對待的問題。而風險如果不經由預防和管理,有57%的可能性在一年內轉變成危機,危機不及時控制,就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面對危機,企業應採取三不原則:對危機不迴避,對危機造成的後果不避重就輕,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不迴避。同時還要牢固樹立“四個一旦”:一旦發現問題,就毫不猶豫正視它;一旦感到情況不妙,就進行徹底大檢查,以便在清理過程中能抓住爆發危機的原因;一旦發現危機來臨,立即通過傳播媒體,及時向社會各界通報危機的真實情況;一旦危機已經降臨,就集中所有部門的意志和力量去對待它,在關係到企業生死存亡的形勢下,沒有比求生更重要的了。

處理危機的最佳利器就是道歉,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眾第一時間真誠的道歉。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勇於面對,真誠道歉;博取同情,贏取信譽。企業千萬不要沉默不語,千萬不要說“無可奉告”,更不要試圖躲避媒體。現在是全天候的訊息爆炸時代,任何延誤都可能被誤認為是犯罪,由此而造成的公司信譽和業務上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超過75%的公眾聽到“無可奉告”這句話時,會將這句話視為是預設有罪。“無可奉告”給人的感覺是“心虛,逃避;有錯誤,但不承認”。不要試圖躲避媒體。出現危機試圖躲避媒體的企業實在是自欺欺人。躲避媒體只會激發記者挖掘新聞的鑽勁,何況躲避本身就意味著心虛。2004年7月西安楊森公司在“息斯敏”事件中的迴避事實,對媒體報道不做任何評價給人的印象就是公司的產品確實是有問題。

道歉真的那麼難嗎?其實不難,難的是企業的心態。很多企業出現危機時,不是快速、主動、坦誠與媒介溝通,通過媒介向公眾道歉,而是簡單的將媒體視為毒蛇猛獸,將其據之門外,試圖採取鴕鳥政策或是是對媒體採取恐嚇的模式。

我們來看看捷藍面對危機是如何道歉的。在2月的捷藍航空全國航班延誤事故中,尼爾曼不僅在YouTube上發佈道歉視訊,更做出真金白銀的處理承諾,公司賠付1600萬美元的免費機票券及承擔400萬美元的其他開支。尼爾曼的道歉信發在Youtube上,非常貼切,也非常有傳播力,更引發了傳統媒體的關注,博取了公眾的理解和寬容。

從捷藍的道歉,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必須要有敢於認錯,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很多危機公關處理,有敢於承認錯誤的態度,卻缺乏勇於擔當的具體行動。否則“光說不練”,不僅會貽誤戰機,還會失信於公眾,而一旦失信於公眾,危機就極可能演變成災難。不管危機會給企業帶來多大的損失,都要以負責任的態度來維護公眾的利益。事實上,捷藍這種勇於擔當的處理,雖然在短期內會帶來巨大財務損失,但從長期來看,卻有著極大的暈輪效應,此種品牌形象傳播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通過此案例,我們可以得出:道歉也可以成為企業競爭力。

相對於一些企業領導人的不敢不願不善於道歉,尼爾曼不僅善於道歉,而且把道歉轉化為一種企業競爭力,向公眾傳遞一種誠懇、謙卑的態度,得到公眾的認可和寬容。同時,透過道歉的背後,反應出企業負責人的一種新的領導力素質——謙遜、沉靜、大度的領導作風。面對危機,我們的企業應該敢於道歉,願意道歉,善於道歉,要記住,惟有真誠道歉,才是化解危機的最佳利器。

Abou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