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眼光和胸懷? – 領導力
1.容人之短 不求全責備 領導者要容許下屬有短處,這屬於領導者的底線標準。現實工作中不存在沒有缺點的人,一個人很難做到完美,即使能做到,因為知覺偏差的存在,人們對同一行為會有著不同的評價,也不認為是完美。例如,表現忠誠也可能被人認為是拍馬;建立工作聯繫也可能被人認為是拉關係;實行團隊工作也可能被人認為是拉幫結派;……你怎麼做,別人都會有不同的評價,所以,對別人不要求全責備,對自己也不必追求完美。 當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開始選用的是沒有什麼缺點的將領做統帥,但戰績很糟糕。林肯非常不解,經由深入分析,他發現南軍那些將領大都缺點、優點都非常明顯,統帥李將軍卻能揚長容短,因而戰果輝煌。林肯受到極大的啟示,他大膽任命格蘭特將軍為總司令,發揮他“善統兵打仗、可決勝千里之外”的帥才優勢,而容人他“嗜酒貪杯”的弱點。南北戰爭的歷史事實林肯選取格蘭特將軍做統帥是多麼正確。 著名的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指出:倘要所用的人沒有短處,其結果至多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組織。所謂樣樣都是,樣樣精通,可能一無是處,樣樣稀鬆。有高峰必有深谷,才幹越高的人,其缺點往往也越顯著。正如列寧所說:“一個人的缺點就是優點的延續,優點是缺點的延續。” 2.容人之異 接納多樣化 這裡的“異”,是指人與人存在著差別,一個人(員工)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存在著差別。當下的領導者要正視差異,尊重差異,將差異看成資源。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認為個體是沒有差異的,因此在管理上就強調要以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進行管理。現實教育了人們,於是,在管理上產生了一種新的認知,即認識到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承認個體有差異,意味著管理就要因人而異。例如,企業對人的選拔、聘用就是承認差異。 承認差異,就是要承認人的秉性、能力方面的差異,承認利益方面的差異。 時代發展到今天,管理學在對人的認識應該與時俱進,應該明確認識到,有差異是好事。當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也來越多,企業組織中個體的差異對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不僅不是無關緊要的,而是極為重要的,它有利於組織。因為,從理論上說,差異可以互補,可以相互啟發,可以打破原先習慣的路徑依賴,可以產生不同的新見解和新思想,找到改善的新路徑。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人,而且,如果領導者希望把隊伍壯大,人多是必然的,而人多一定比人少差異大,因此,領導者要把平台做大,就要接納員工的多樣化與差異化。 從理論上說,人們喜歡與他們相似、行為一致的人為伴。因此,要接納不同,確實需要克服自己的一些習慣,需要寬廣的胸懷。 正反兩面的例子都很多。國內某著名大學的A學院當年是由C系和B系合併組成的,院長由C系系主任擔任。在工作中,該院長胸懷不夠,偏愛原先A系的教師和職工,不習慣、不喜歡原先B系教職員工的行為模式,尤其糟糕的是,他在配置上厚A薄B。開始大家只是有些不滿意。但這位院長一直無法克服自己的弱點,不能接納差異,不能一碗水端平,使得矛盾越來越激化。最後,這位管理者在B系老師的抗議聲中不得不離開了非常不想離開的院長位置。 國內另一著名大學與另一所著名大學相互合併,前者商學院吸收合併了後者的會計、統計系。但商學院院長胸懷寬廣,海納百川,對新舊員工一視同仁,而且從新來的會計系老師中重用了很多德藝雙馨、優秀的年輕教師,使新來的老師產生了很強的歸屬感,這極大地增加了老師們的認同感和積極性,結果是商學院的事業蒸蒸日上,院長也很快被提拔到更高的管理崗位上了。 3.容人之過 免去下屬隱憂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工作中,只要不墨守成規,希望開拓,常常就會犯錯。如果總盯著下屬的短處和過錯,就可能束縛下屬的手腳,弱化了他的探索意識。重慶力帆集團的創始人尹明善有一句經典名言,“鼓勵完成,寬容失敗”,正是這種胸懷,才有力帆公司的產品創新,行銷創新,模式創新,等等,從1992年創立時的20萬元資金,9個人,二十多年增長了一千多倍。 容人之過,還內含內含別人的誤解、委屈,寬容下屬的一些偶然出現的無禮、失態、乃至某種程度的背叛行為。例如楚莊王絕纓之會,寬大為懷,為他後來贏得了將領的拚死向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曹操在取得官渡之戰的大勝後,燒掉了從袁紹處繳獲的許多與袁紹暗通款曲的信件,安定了軍心。 戰國時期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老將廉頗的誤解、無禮,不與後者爭高低,也是容人之過的典型。 4.容人反對 聽進批評意見 這比上面三點更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我中心的傾向,都常常相信自己更正確,相信自己正確的人,如果要聽進反對的音效、批評自己的音效,需要克服很大的障礙。 如果一個領導只能聽讚歌,聽不進不同意見,就會嚴重抑制了那些、由少數派提出的、可能是不同尋常的觀點,就有可能犯錯誤。但是,本能上人們常常是自我中心的,相信自己正確,都喜歡聽表揚,不喜歡不同意見。所以,能虛懷若谷,聽不同意見甚至是反對意見,是不容易的。 宋朝有名的王旦與寇准分別為中書省和樞密院的長官。寇准一代名臣,建功立業、多謀善斷傳為美談,但他有個突出的缺點,是喜歡“打小報告”,他常在宋真宗面前批評王旦,而這些背後批評很快就傳到王旦耳朵裡,但王旦對此毫不介意,常在宋真宗面前表揚寇准。宋真宗對王旦說:“卿雖稱其善,彼專談卿惡。” 王旦如果心胸狹窄,可能會非常鬱悶,不說寇准“忘恩負義”,“小人得志”,至少對寇准也會懷有一些戒心。出人意料的是,王旦卻認為寇准批評他是“理所當然”的。他對宋真宗說:“臣在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對陛下無隱,益見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因此得到朝野上下一致的好評,成為一代名相。 當年王安石才幹突出,其變法的出發點、宗旨、措施都應該是符合當時宋朝具體情況的,但他急於求成,聽不進不同意見,更反感反對意見,凡有相反意見,一律痛斥。但最後因為胸懷不夠,樹敵太多而不得黯然下課。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不能吸收不同意見乃至反對意見是重要的原因。 至於唐太宗的虛懷若谷,肯於納諫,從善如流,成就貞觀之治,更是傳為千古美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