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說:以差異化行銷克服後發劣勢
成功者說:以差異化行銷克服後發劣勢
中小網站,尤其是新上線的中小網站後發劣勢明顯,行業資源缺乏,如何準確定位,揚長避短,通過「差異化行銷」戰略的實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這始終是困惑所有網站運營者的最大問題。
後發劣勢
80年代初學林出版社成立之初,如何通過準確定位,實施「差異化行銷」戰略,將新增出版社後發劣勢降至最小,最後完成「突圍」,打造出學林出版社在國內業界品牌的往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該文談的是上世紀80年代出版行業舊事,但對於如今處於同質化競爭不利地位,急於打「翻身仗」,證明自己,贏得業界屬於自己位置的中小網站運營者,有一定借鑒啟發作用,原文說:
「一般說來,初創的新(出版)社缺乏積累,主要還不是在經濟與經營上,而是在作者的人脈資源(背後是作者的信任度與出版社的美譽度)上,新(出版)社要克服後發劣勢,短期內追趕甚至超越大(出版)社老(出版)社(常常聚集著一批大師與專家),就要尋找新的競爭戰略,出奇兵(差異性)則是關鍵。
剛當編輯時,與許多新編輯熱衷於向名家大師組稿一樣,我也嘗試過向大牌經濟學家組稿。由於對經濟學有系統的閱讀,很熟悉這個學科的資源地圖,全國哪所大學及研究院所,在哪個分支學科具有優勢,有哪幾位領軍人物,我心中都有一本細賬。我曾先後給吳敬璉、張卓元、趙人偉等諸多著名經濟學家發過約稿信函,但均石沉大海;我曾多次登門組稿也幾乎是全無效果。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陳觀烈教授的拜訪。陳觀烈教授是國內頂尖的貨幣銀行學專家,他在復旦大學開的貨幣銀行學一課很受學生的歡迎,我知道後便約他的學生陪我去其府上組稿,想出版他的貨幣銀行學講義。
當我談完組稿的想法後,陳教授很坦然地告訴我,他已經被京滬兩地的大出版社『包圍』了,稿約都排到了數年之後,作為一個學者他十分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到深思熟慮未敢輕易立論著述,言外之意,我還聽出了即便他有了自己滿意的作品也不會輕率地『許配』給新成立的出版社。
這番話雖然逆耳,卻道出了許多大學者心中真實的出版思維。毫無疑問,老一輩的名人是各家出版社『爭奪』的對象,不過,因為自然規律的作用,他們的新作總是有限的。如果眼睛只盯住他們,出版社的路將越走越窄。
所以,打這開始,我就把注意力放在努力開掘新人新作上。我暗自揣摩,要將眼光更多地瞄準甚至鎖定經濟學界的新生代,傾心於那些未來10年、20年後的學術大師。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執拗,也是特定時期的特定學術發育機制要求我這樣做的。
……
經由一段時間的醞釀,在社領導柳肇瑞等的支援下,1985年我們幾個青年編輯策劃了『青年學者叢書』,這是全國第一套面向青年學人的叢書,我負責其中的經濟學選題。
回顧自己的「差異化行銷」(這套叢書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學術界和出版界的高度好評,一時間全國的青年學人紛紛聚集旗下,希望能在其中有出版的機會」。
誰都希望在事業發韌之初,自己能在行業競爭激烈的行業主營業務競爭中獲勝,證明自己;誰都希望在出道之時,得到「貴人(行業權威人士)相助」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樣的心理是人之常情,很自然。
但事實證明,無論任何時代,優質行業資源都不會均衡配置給每一個業界從業者的——「馬太效應」那種「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才是現實社會當中「真實,真實,殘酷的真實」。
因此,雖然當時的陳昕已經「功課做足」,摸清了行業家底,最終還是失望而歸。
但真正的有心人即使失敗碰壁,不僅不會灰心喪志,而且能從失敗中獲益。從自己多次碰壁經歷中,陳昕得出了「初創的新(出版)社缺乏積累,主要還不是在經濟與經營上,而是在作者的人脈資源(背後是作者的信任度與出版社的美譽度)上」、「如果眼睛只盯住他們(名人——時下競爭激烈的行業主營業務,眾人爭相追逐的業界資源),(新)出版社的路將越走越窄(著名出版社是不愁知名學者的,他的品牌效應在那兒放著)」的正確結論。
自此,學林出版社開始了另外的探索,他們暫時放棄了追逐那些國內知名學者——各個出版社爭相追逐的「香餑餑」,另闢蹊徑。針對當時國內優秀青年學者不乏真知灼見,出書難的現實,「傾心於那些未來10年、20年後的學術大師」(當時的長尾,日後的大熱門),不斷加強與業界優秀青年學者的交流溝通(這時陳昕「事先摸清行業家底」的優勢再次發揮了作用),終於出版了「叫好又叫座」的「青年學者叢書」,一炮打響。
這就是差異化行銷——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有意識地以退為進,主動放棄在業界「兵家必爭之地」上,與行業龍頭企業你死我活的競爭。充分利用行業龍頭企業無法覆蓋行業所有環節的現實,細分市場,另闢蹊徑。通過對本行業不斷的深入瞭解,尋找到行業龍頭企業無暇顧及,卻又有一定需求的市場,以此為突破口,使出自己吃奶的力氣,為有實際需求使用者提供優勢服務,在此過程中培育「核心使用者」,在說明這些「核心使用者」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體現自己的價值,巧妙地提升網站(企業)知名度。
必須指出的是,這樣的「差異化行銷」戰略要真正獲得完成,不僅要有吃透整個行業行情,「摸清了行業家底」的專業性;更要跳出整個行業的局限,不能讓所謂的「專業性」束縛住自己的手腳,充分地吃透大時勢,才可能真正把握住那些具有發展潛力的「潛力股」——「當時的長尾,日後的大熱門」。
在《出版往事》中:「(上世紀80年代)整個中國學術的『代際更替』恰好與『理論大轉軌』時期重疊,而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又呼喚著經濟學理論(學術界)的創新(國內讀者對於理論書籍有較大需求)」。正是基於這樣局勢勢的巨集觀把握,同時吃透整個行業,才能真正地尋找到「差異化行銷」戰略的落腳點,通過「差異化行銷」戰略,「從勝利走向勝利」。
這樣的「差異化行銷」戰略,在網際網路業界也是屢試不爽,姑且不說百度等知名網路品牌,就說中小網商,貴州老茶農陳仕友的有機茶園監控視訊直播、在淘寶上銷售家用食品安全試劑的北京某公司,正是在充分把握了國人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的大形勢,巧妙地利用「差異化行銷」戰略,或創新行銷模式;或發揮自己所長,生產有潛在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最終走上央視新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