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中草藥 收藏本頁

中草藥搜尋
搜尋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具有6024種中草藥的完整資料,文字檔高達14.1MB,記載內容十分詳細。
只要您在搜尋框內輸入您要找的中草藥名稱,馬上會搜尋出資料庫的記載詳細內容!
注意:本系統為網路資料彙整,不具醫學專業考證(若要使用本資料,請先請教有醫師執照之中醫師)!
網站聲明:本網站對於查詢資結果內容,完全不付法律上任何責任



中草藥大全(資料庫查詢系統) / 藜上一個 檢視全部 下一個


(《本草拾遺》)

【異名】萊(《詩經》),厘、蔓華(《爾雅》),蒙華(《爾雅》郭璞注),鶴頂草(《土宿本草》),紅落藜、舜芒谷(《救荒本草》),紅心灰藋(《庚辛玉冊》),落藜、胭脂菜(《綱目》),飛揚草(《廣州植物誌》),灰莧菜(《四川中藥志》),灰藜、灰蓼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灰藜、灰菜、灰條(《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為藜科植物藜的幼嫩全草。

【植物形態】藜
一年生草本,高0.4~2米。莖直立,具稜和綠色條紋。葉互生;下部葉片菱狀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鈍,邊緣有牙齒或作不規則淺裂,基部楔形;上部葉片披針形;下面常被白粉。花小形,兩性,黃綠色,每8~15朵聚成一花簇,許多花簇整合大的圓錐花序;花被片5,卵形,背部中央有綠色隆脊;雄蕊5,伸出花被外;柱頭2,不露出於花被外。胞果稍扁,近圓形,包於花被內。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於荒地、路旁及山坡。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本植物的老莖(藜莖)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同屬植物灰綠藜,形態與藜極相似,但植株較小;側方花的花被片3~4片;扁圓形的種子上有缺刻狀突起。西藏等地區與藜同等人藥。

【攫取】6~7月采收,鮮用或曬乾。

【化學成分】全草含揮發油。葉的脂質中68%是中性脂肪,內含棕櫚酸、廿四烷酸、油酸、亞油酸及谷甾醇、廿九烷、油醇、蠟等。根含甜菜鹼、氨基酸、甾醇、油脂等。種子含油5.54~14.86%。

【藥理作用】藜可供食用,也可作飼料或藥用。生長在日本的變種藜對蚯蚓有先興奮後麻痺作用,其最小有效濃度為水浸劑0.5%,醇浸劑1%;水浸劑排蟲率為33%。食藜後經日光照射,可致"藜日光過敏性皮炎"。有謂此病似與女性內分泌變化有關。曾有報道綜合207例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其中因食藜發病者日8例,占42.5%。用維生素B12肌內注射治療效果較好。用生長在日本的變種藜濃縮水煎液,醇浸液,醚浸液,多量注入兔皮下,也會引起對日光和紫外線的過敏反應,不但在注射局部,且在遠隔部位亦有潮紅、水腫,甚至皮下出血和壞死,同時還有貧血及體重減輕;此可能系因藜葉中感光物質進入體內,再經日光照射所致。豚鼠飼食試驗,未見類似病症。將藜的70%醇浸劑用於蛙、蟾蜍、鴿、小鼠、豚鼠、兔等,對呼吸先興奮後抑制,終因呼吸麻痺致死;亦有降壓和抑制心臟的作用;能增加平滑肌器官的運動,對末梢血管主要是收縮;對骨胳肌和運動神經常呈麻痺作用;但連續用於兔和小鼠,可逐漸產生習慣性,使麻痺作用減弱,同時耳殼、四肢、尾根等處發生充血、浮腫、出血等症狀,且可因紫外線照射而增劇。

【性味】《綱目》:"甘,平,微毒。"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殺蟲。治痢疾,腹瀉,濕瘡癢疹,毒蟲咬傷。

1《本草拾遺》:"殺蟲。"

2《綱目》:"煎湯,洗蟲瘡、漱齒匿;搗爛,塗諸蟲傷,去癜風。"

3《四川中藥志》;"清熱退燒。"

4《上海常用中草藥》:"止瀉痢,止癢。"

5《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殺蟲止癢,除濕熱,利水。"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漱口或熏洗;或搗塗。

【選方】1治痢疾腹瀉:灰藋全草一至二兩。煎水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2治皮膚濕毒,週身發癢:灰藋全草、野菊花,等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3治疥癬濕瘡:灰菜莖葉適量,煮湯外洗。

4治毒蟲咬傷,癜風:灰菜莖葉,搗爛外塗。

5治齲齒:鮮灰菜適量,水煎漱口。(3方以下出《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6治白癜風:紅灰藋五斤,茄子根莖三斤,蒼耳根莖五斤。上藥曬乾,一處燒灰,以水一鬥,煎湯淋取汁,卻於鐺內煎成膏,以瓷合盛,別用好通明乳香半兩,生研,又入鉛霜一分,膩粉一分相和,入於膏內,別用煉成黃牛脂二合(兩),入膏內調攪令勻,每取塗摩所患處,日三用之。(《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