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作為一種高級耐用品,其單品售價幾乎是我們日常消費當中最高的商品了(房子除外),那麼,價格如此昂貴的它利潤是否也像它的售價一樣,高的逆天呢?還是說汽車利潤受到各種原因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很高?我想這個問題一定很多人都想瞭解,當然也內含我,既然如此,那今天大師就借此機會與大家聊一聊,一台車的成本佔多少,利潤佔多少,我們到底被他們賺走了多少錢。
稍有研究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市面上一些輕工業用品、食品等產品都是屬於材料成本占比很低,行銷(廣告)成本占比很高的運作模式,我們平時買的日用百貨食品等,相似的產品之所以會有很大的差價,一般都是在行銷成本上投入的差別導致的(廣告費的高低),而在材料成本上的差別其實非常的小,那身為重工業的汽車製造是否也會像輕工業這樣「錢都用在廣告上」呢?讓我們假設一個案例來模擬一下。
假設你購買了一台廠商指導價15萬(無優惠)的車,在加上購置稅(約百分之10)後,你的購車總支出(刨除加裝與上牌保險)大概在16萬元左右,在這16萬元中有多少是汽車的製造成本(材料成本),又有多少是其它成本?首先幫大家搞清,一台車賣到你手裡,一共有這6種成本在裡面。
1、技術轉讓費
占總價的10%左右
所有在華生產的合資車都有這個成本在裡面,因為不少合資車的主要技術來源都在國外,我們想製造生產自然是要提供這方面的費用,技術轉讓費大概占車輛總價的百分之10,知道為啥合資車那麼貴了吧!
2、稅費
占總價的17%
你以為買一台車僅僅就車船使用稅、購置稅這兩種嗎?太天真了!還有兩種稅(消費稅、增值稅)在你購買之前廠家就幫你交好啦,雖然名義上是花廠家的錢,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是嗎?
3、4S店利潤
占總價的5%左右
4S店把車從主機廠拉來,還得建那麼大個店賣,5%的利潤說實話真的不多,且如今因為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很多店家都會把這僅有的百分之5讓出去,說賠錢那是假話因為4S店還有其它的利潤點(保險、金融、上牌等),不過利潤比以前低了絕對是真的。
4、車廠利潤
占總價的10%左右
主機廠肯定也不是福利機構,那麼多員工在裡面幹活兒肯定是要給開薪資的啊,而且這百分之10是不包括主機廠下游配件提供者利潤的,比如這台車的發動機與變速箱都是向其它企業採購而來的,那麼這兩個部件連本帶利都會算到整車成本裡去,具體製造它們的企業賺了多少錢,主機廠是不知道的。這樣做肯定是沒有自己生產划算,所以我們自主品牌才會拼了命的研發發動機、變速箱、搞什麼新能源彎道超車,為的就是不再從外部採購核心部件,從而節省製造成本。
5、整車成本(製造、材料、研發)
占總價的45%左右
汽車製造業畢竟是重工業,產品的材料成本肯定是要比輕工業高出不少的,就算是能做到技術獨立的大車企(豐田、福特等)也沒人敢說自己在整車車本上能低於40%很多,還有,這個成本當中除了製造、材料費用以外,關於工廠的運營維護,裝置折舊等都是要算在其中的。
6、行銷成本(廣告、公關)
占總價的10—20%左右
不論是什麼產品,行銷投入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支出,甚至於有一些「網紅產品」,為了讓自己暢銷在行銷上的投入能佔到總成本的百分之80以上,汽車的行銷投入沒有那樣誇張,比例說實話還算標準。
大師總結:
這樣總的算下來,還是製造成本佔得比例最大,幾乎有一半的成本都用在它身上了,與那些動擱80%行銷成本的「網紅商品」,或是那些利潤率高到不可思議的騙子產品來說,汽車行業總體來說還是很良心的!它貴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製造成本高,而不是價格虛高。
相比之下,一台蘋果手機iphone的成本有多少呢?
一台iphone6的製造成本是227美元,約和新台幣1497元(當今匯率),當年它的發售價是5288元。
一台iphone7的製造成本是224.8美元,約和新台幣1482元(當今匯率),成本降低後的它價格反到漲了100,上市初的它官方起售價是5388元。
誰更坑?很明顯。